云南因有世上最美的云、最美的土而被稱為彩云南、七彩地。上天賜愛這塊士地,將離不開云的茶樹最先留給了這片土地,這片土地與茶有緣,茶生這里物表俊美,不僅樹干高直而且葉面肥大,得了一個即表形又表意的好名字—大葉茶。
云南有近百個縣都有大葉茶,又因云南地形復雜多樣,各個縣海拔、氣候土壤不盡相同,因而出現(xiàn)各地的大葉茶葉面形狀不同,各種生化成分不同,口味不同,難以記憶,為了更加細化,人們又在大大葉茶前面冠上地名如易武大葉茶勐海大葉茶、景谷大葉茶、昌寧大葉茶、勐庫大葉茶、南糯大葉茶等,因此在云南大葉茶下面又分為幾十個種類。
在這幾十個外形與品質均有差異的大葉茶中,究竟哪種最有代表性,最有育種價值、加工價值和市場價值?中國茶科所育種專家虞富蓮教授依據(jù)他近30年對云南各種大葉種茶的跟蹤、考察、研究,最后得出結論,在云南各種大葉種茶中勐庫大葉種茶最具代表性,應為云南大葉種茶的正宗。虞富蓮教授認為,勐庫大葉種茶樹勢遒勁、芽葉肥壯,從茶葉生化成分來分析,勐庫大葉種茶,茶多酚和丿兒茶素含量較高,具有優(yōu)良的發(fā)酵性能和豐富的多酚類物質,制成的滇紅橙芽滿披香高味濃;制成的紅碎荼顆粒勻潤、金芽尖細、湯色紅艷、味濃爽口,可與印度、斯里蘭卡紅荼媲美,制成的普洱茶烏潤多毫、滋味醇厚。
虞教授還建議我國境內(nèi)北緯25°以南地區(qū)多種勐庫大葉種茶,對提高我國紅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有重要意義。虞富蓮教授稱贊勐庫大葉種茶多酚類和兒茶素含量較高,但云南人1900年以前并不勐庫公弄古茶樹知道什么叫茶多酚、兒茶素,一百年前,云南某個具要發(fā)展茶葉,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敵敵的勐庫進茶種。臨滄、鳳慶、鎮(zhèn)康、云縣的茶農(nóng)們說,從勐庫引引來的種,茶樹長得快,茶樹不生病且產(chǎn)量高。無論是專家的說法還是荼農(nóng)的說法都道出了勐庫大葉種茶受重視、受追捧的原因。
勐庫二百年前已是云南大葉茶種的培育地、輸出地。
云南省圖書館藏有一些勐庫茶籽二百多年來外送外調的資料記錄,抄錄幾條,供大家認識了解勐庫茶。
1.清乾隆二十六年勐勐土司與順寧土司聯(lián)姻,勐勐土司罕木莊送給順寧土司茶籽數(shù)百斤做女兒陪嫁禮品,順寧府按“10戶頭”分發(fā)種植。。
2.清光緒二十二年云縣茶房紳士石峻至勐庫購買茶籽30馱分給當?shù)剞r(nóng)民種植。。
3.清宣統(tǒng)元年緬寧通判房景東到勐庫購買茶籽數(shù)百斤推廣種植。1910年,永德到勐庫弓引茶種。
1912年,騰沖官紳封佩藩從勐庫引|茶籽。
1913年,鎮(zhèn)康引種勐庫大葉種茶。
民國6年,云縣茶房再次引勐庫茶籽100馱。
1920年,云縣實業(yè)所購買勐庫大葉茶籽25石。
1923年,保山人封維德到勐庫購茶籽100馱運至騰沖竄龍、浦窩兩鄉(xiāng)種植。。
1940年,中荼公司調勐庫茶籽46騾共計92籮馱往昆明宜良茶場。
1955年,大理引種勐庫大葉茶籽。
1958年,勐海引種勐庫大葉種。
1958年,廣東、廣西兩省、區(qū)到勐庫調購茶籽。
1959年,滄源縣引種勐庫大葉茶籽5000多公斤。
《雙江縣茶葉志》記載1950年至1980年30年間勐庫大葉種茶籽被外調、外運30多萬千克。因篇幅有限,1960年以后勐庫大葉荼籽調往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地的不再列示以上資料從云南省圖書館《雙江縣縣志》、《雙江縣茶葉志》抄錄。
勐庫大葉種品質超群魅力永恒,1951年以后勐庫大葉種一直是國家各級茶葉科研所重點研究、重點培育、重點關注的對象。
1954年,云南的茶葉科技人員貢惠英、沈柏華、肖時英到雙江邦木、公弄考察。
1957年,全國茶樹品種審定會上勐庫大葉種被定為全國優(yōu)良茶種。
1958年,國家外貿(mào)部茶葉專家張時誠到雙江邦木考察。
1979年,云南省農(nóng)業(yè)廳開始每年撥專款在雙江縣建育種點。
1981年,中國荼科所育種專家虞富蓮帶領云南茶葉科技人員王海思、王平盛、劉學信、王其智等考察勐庫大葉種茶。
1984年,在福建廈門市舉行的全國茶樹品種審定會上,勐庫大葉種被定為優(yōu)良品種。
1985年,云南省農(nóng)科院荼葉研究所經(jīng)過考察分析,將勐庫大葉種茶再次定為云南優(yōu)良茶樹品種。
勐庫大葉荼種被評定為大葉種中的優(yōu)良品種,是經(jīng)過時間、實踐、科技檢驗的。“正宗”、“英豪”的桂冠當之無愧。勐庫地處瀾滄江流域世界荼樹原生地的核心地帶,勐庫的天象唯一、地象唯一,滋養(yǎng)出的大葉種茶才會品質超群、卓爾不凡、獨秀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