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禮儀之邦,歷來深諳待客之道。正所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招待賓客到訪之時的禮儀方面,講究與學問可謂是博大紛繁。這其中,奉茶當是公認為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huán)。
而茶葉之所以可以擔此大任,便在于古往今來人們對于茶葉皆賦予了諸多美德。于是客來敬茶便潛移默化的將“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等美好寓意傳遞于主客之間,并最終形成一種默契,轉換為契合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的待客之道。
故而,當賓來客至,一杯香茗既代表了主人對訪客的尊敬之意,更彰顯出主人的修養(yǎng)與氣度。所以,奉茶亦有道,了解與掌握正確的奉茶待客禮儀,是身為主人以盡地主之儀時所必備的。
首先,是要對客人的飲茶偏好預先做以了解或問詢。
雖然常說“客隨主便”,但因為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方對于飲茶口感抑或存在著一些差異。所以出于對訪客的尊重,事先了解或問詢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北方人喜歡香味感濃郁的,譬如花茶;江浙地區(qū)喜歡清純淡雅的綠茶;閩粵人更喜歡濃釅的烏龍茶或普洱等等。
當然,做為居家度日的一般茶友,還是要考慮自身的經濟狀況,畢竟為顧及待客之用而備齊各大品類名茶,花費既高,亦不現(xiàn)實。所以,除去自己心儀常飲的茶類以外,備上一些口感適中,接受度高的茶也是不錯的選擇,比如白茶、紅茶等。
其次,便是要在奉茶的細節(jié)方面加以把控。
常言道:細節(jié)決定成敗,奉茶之時對細微之處的把控亦如是。如果處理得當,將進一步傳遞出主人對賓客的關懷與尊敬,反之則會顯出主人的唐突和不專業(yè)。
比如在取諸如綠茶、巖茶、白茶之白毫銀針等散茶時,是切忌用手直接抓取的,而是應使用茶則、茶匙等專業(yè)茶具。其目的一是為了防止手氣或雜味混淆,影響茶葉的品質;其二更是出于衛(wèi)生以及對客人的尊重。
另外,給客人準備的茶盞茶杯,也應當著客人的面,以開水溫杯,以示清潔。在出湯分杯時,亦應該遵循輕柔舒緩的原則,給客人以穩(wěn)重及安全感。俗話道:“酒滿茶半”,給客人斟茶亦不可入杯太滿,八分即為宜。而且,如果所選茶類需要以高溫沸水沖泡,還應該加以提醒,以免客人被意外燙傷。
除此之外,在為賓客奉茶之時還有諸多細節(jié)也不可小視,比如茶杯、茶壺的擺放位置與方向,敬茶時的手法,茶點的置備等等,不一而足。這些細節(jié)與章法共同構成了中國待客之道中的奉茶禮儀,也成為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可以傳承弘揚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