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地是苗圃地土壤管理的主要措施。整地的作用在于通過整地可以翻動苗圃地表層土壤,加深土層,熟化深層土壤,增加土壤 孔隙度,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從而增加土壤的透水性、通氣 性;還可以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加快土壤有機質的分解,為苗木的生長提供更多的養(yǎng)分。此外,冬季整地還可以凍垡、曬垡,促 進土壤熟化;并可以凍殺蟲卵和病菌孢子,減少苗圃病蟲害的發(fā) 生。.整地遵循的原則 因地制宜擬做苗圃用地種類大致可以分為原有的苗圃 地、農耕地改設苗圃地等。此外苗圃地所處地理緯度、海拔、地形地勢、水文狀況等千差萬別,整地時要因地制宜,區(qū)別對待。1)原有的苗圃地擬繼續(xù)培育苗木,在北方干旱、少雨、多風 的情況下,應于秋季起苗后立即平整地面,進行深耕細耙,并做好苗床,以待到春天育苗;南方冬季溫和多雨,土壤黏重的地區(qū),冬季整地后不再耙地,進行曬垡,使土壤疏松4原先所育苗木如需留床待春季起苗造林的,返春后應抓緊組織起苗造林,起苗后應盡快耕耙,以減少水分蒸發(fā)。2)農耕地改建苗圃地秋收后應立即進行淺耕,待雜草種子 發(fā)芽時,再行深耕,以消滅雜草,減少養(yǎng)分和水分的消耗。與土壤改良相結合質地黏重的苗圃地,秋冬季整地應耕 而不耙,以便凍垡、曬垡,促進風化。如能摻入適量的沙土或工業(yè)灰渣,將有助于改良其黏重性。過于松散的沙質土,其下層如有較 厚的黏質間層,應行深翻,以增加表層的黏性。如果附近黏土豐富, 也可適當客土,摻黏改沙。低洼易澇、易堿的苗圃地,整地時要與修 筑臺田、開掘排水溝等工程措施結合,注意抬高地面和降低地下水位,深耕、細耙,降低土壤表面蒸發(fā)量,減輕地下水和鹽堿的危害。(3)其他整地要認真細致,耕地要深透,耙地要勻,要防止重 耕、漏耕。整地還要防止打亂土層。整地的方法深翻耙平深翻深度20〜30厘米.翻耕時間要在12月底 結束。深翻時,畝施有機肥3 000〜4 000千克,過磷酸鈣25〜30 千克。深翻后在翌年春天的適耕期內耙平1次,做到地平土碎,混 拌肥料,并清除磚石、草根。整畦做壟苗圃可以采用平畦或高壟栽培,繁殖區(qū)和移栽 區(qū)最好做髙壟栽培,壟高10〜20厘米,壟背寬30厘米,壟距20〜30厘米,將苗子栽在壟背上,這樣的栽培方式,苗子的光溫等生長 條件較好,有利于排水。大苗可以采用平畦或髙壟栽培,髙壟栽培 壟高20厘米,壟間距即為行距。平畦栽培畦寬1.5〜1.8米,畦埂 高1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