箐門口村是巖頭村委會海拔最高藏得最深、路最難走的村,去箐門口村看古茶樹要有足夠的勇氣和膽量,去箐門口村要經(jīng)過大石門峽谷,一條只能通摩托車的路是從大石門峽谷的絕壁上鑿出來的,這條懸路約2千米長,路面全是大大小小的石頭,大石門峽谷落差超過400米,在懸路上往谷底看一眼令人頭暈眼發(fā)黑,而路上方的大巖子還常有石頭往下落,真不知這條路是如何鑿出來的。
箐門口的村民每天走這條路安全系數(shù)很低,我感嘆箐門口的村民出一次山去一趟鄉(xiāng)上有多難。走過險象岌岌可危的石門峽谷,很快就到箐門口村,箐口村坐落在三面環(huán)山的個緩坡上,開闊的一面對著清河的背娃娃山,村子地勢不算陡,還有一塊小平壩全村僅有10多戶人家,非常安靜,除了雞和羊的鳴叫聲,其他雜音幾乎為零。
一走進箐門口村,馬上就看到一幅歷史畫面,整個村子房前屋后到處都是四五百年的古茶樹,地埂上一棵棵古茶樹排成籬墻,護攔著地里的作物,村子前邊那塊小平壩里的10多塊耕地被茶樹鎖邊后,變成一幅雕固在地上線條消晰帶有立體感的格子畫。
林街鄉(xiāng)人都知道的箐門口大茶王屹立在菜地邊,大茶王霸氣十足,枝展葉濃,底根盤扭如龍抓地,其軀干2米都圍不過來,村民們說,這棵茶王樹春茶發(fā)時一個人采要三天才采得完,從茶王樹可看出箐門口是千年古寨,時光若倒回去三百年,大茶王那樣的茶樹一定是成排地站著,用茶樹鑲地埂邊是烏蠻人創(chuàng)造的山地農(nóng)業(yè)藝術(shù)。
箐門口海拔2000米,夏天涼爽,冬天在零度以上,這個海拔線和氣候是古代氐羌系半農(nóng)半牧的烏蠻人選擇定居點的首選之地,箐門口在南詔國、大理國時期一定有烏蠻人居住過。箐門口水源足有河溝,有幾十畝平整的土地,四周是高山有森林有豐富的牧草,種糧蔬的地充足,放牧的條件也很好,箐門口這個封閉的地理單元,若無戰(zhàn)亂,幾十戶人家在這里安居生活是完全能夠自給自足、無憂無慮的。
箐門口是林街鄉(xiāng)交通最不方便的一個村,這個藏在無量山主脊線深處的小山村,卻保存下來了重要的歷史信息,那棵要兩個才能合圍的大茶王,那些屹立在地埂上的古茶樹讓我們堅信箐門口一千多年前曾有烏蠻在此居住種茶,箐門口處于無量主峰段區(qū)域,從箐門口翻越無量山去景東縣城(銀生古城)7個小時便可走到,茶出銀生城界諸山箐門口和它緊靠的羅鍋山資格滿滿地排在最里面。本內(nèi)容來自《茶出銀生城界諸山—無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