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者,雅稱茗,中華文化之精力也。中國歷代文人騷客乃至達(dá)官貴人,屬意茗者多矣。便是普通如我者,也喜愛邀上三兩個至交老友,找一處幽居雅室,品茗論道,談天說地,茶一巡一巡地斟,話一搭一搭地嗑,壺里的水滾了又滾,茶葉加了又加,由我們把一切活著的味道都說淡了,也仍是不想散去。魯迅先生說得好:“喝茶、特別是會喝好茶是一種福分”,在這個喧囂的塵世里,人生真是如白駒過隙,而有那份閑情逸致,誰說不是一種福分?
我一直對茶有好感,幾次都曾動過想法,想要寫點(diǎn)東西,說說我對茶的切當(dāng)感悟。這次兄弟約稿,逮著一個時機(jī),所以想了半響,悟出一點(diǎn)道理,不懼淺陋說出來試試:
茶與潔雅有關(guān)
我首先想到,我愛茶,大概與潔雅有關(guān)。茶葉生長在云霧深處,距紅塵越遠(yuǎn)越好,乃圣潔之物。西方人把聽音樂看作是人生中最純真的享用,品茶又何曾不是?上一年我去普陀山旅游,置身于海上佛國中的我,發(fā)現(xiàn)當(dāng)?shù)厥a(chǎn)一種普陀茶,輕率相遇,喜從天降,便喜不自禁泡了一壺。和著從海上吹來的縷縷清風(fēng),啜著那似眉非眉,色澤碧綠,香氣馥郁的普陀佛茶,心想此物竟生長在如此高雅潔凈的環(huán)境中,想必它必定天天沐浴在南海觀音的三真玉露下。我一個平常百姓,千里迢迢到此地偈觀音,又趕上此等好茶,憑此機(jī)緣,茶未進(jìn)口,就已讓我醉了三分了。其實(shí)全國好茶豈止一個“普陀”,哪片葉子不是受云霧潤澤、集六合之精華而成?到了品家手中,取清泉活水煮之,用上等紫砂盛之,潔物兌活水,佳茗配雅具,那股幽香升上來,除了嗅覺上,還有心里頭那份清、雅、素、潔、凈、樸的享用,又豈是音樂能比?
茶與情緣有關(guān)
我又想,我愛茶,怕是跟情緣也有聯(lián)系。這個情緣當(dāng)從文人說起。文人愛茶的理由許多,茶可怡情,可明目,可結(jié)交,可益思,可論道,可養(yǎng)性,可寄高風(fēng)雅韻,是為身外淡而難舍之靈物。因了這份恬淡的關(guān)聯(lián),向來令文人滋生出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緣。這對我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我算不上文人,但最少是個愛好者。潦倒失落,惆悵無法,鬢先秋,淚空流,等待江山都老,頹唐帶愁歸……許多文人都能幻想出,自個的將來是這樣一幅歸隱圖。歸隱是完成恬淡的途徑,是他們理想中的一種清閑日子。
“絢爛之極,歸于平平”,那平平該遠(yuǎn)在絢爛之上吧?而茶葉那濃艷、清幽、漫長的性格與他們挑選歸隱、恬淡自珍的處世哲學(xué)和審美情味,有著天然生成的不解之緣。所以,文人與茶就變成天作之合。白居易即是這樣一個典型的文人。元和十年,他因直言被貶江州司馬,游廬山見香爐峰“云水泉石,絕勝榜首,愛不能舍”,所以在此蓋了一座草堂,并在遺愛寺鄰近拓荒一圃茶園。“長松樹下小溪頭,斑鹿胎巾白布裘;藥圃茶園為工業(yè),野鹿林鶴是交游。”他悠游山林之間,與野鹿林鶴為伴,累了就睡,醒來就喝。“盡日一餐茶兩碗,更無所要到明朝。”茶成了白居易日子的榜首需要。長慶二年,他因求外任,七月任杭州刺史。這是他日子最閑適的時期,因公務(wù)不多,遂能“起嘗一甌茗,行讀一卷書”,單獨(dú)享用品茗、讀書之樂。后來唐室國務(wù)日衰,白居易已無意宦途,辭官隱居洛陽香山寺。“鼻香茶熟后,腰暖日陽中。”詩人在此暮年之際,一盞香茶、數(shù)縷殘陽,是與他長相左右的莫逆至交。
還有一位我們了解的鄭板橋,也是一個愛茶人。他終身中曾寫過許多茶聯(lián):“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dāng)畫屏”,將名茶好水,青山美景融入聯(lián)中;他擬的另一幅茶聯(lián):“墨蘭數(shù)枝宣德紙,苦茗一杯成化窯”,將“文房四寶”與茶和茶具聯(lián)在一同,活脫脫再現(xiàn)了作者愛墨喜茶的心境。他曾懷著治國安邦的雄心,當(dāng)過十?dāng)?shù)年的縣官,在目擊官場的渾濁之后,最終也過上了那種“黃泥小灶茶烹陸,白雨幽窗字學(xué)顏”的清淡天然日子。他在題畫中說:“不風(fēng)不雨最清和,翠竹亭亭好節(jié)柯。獨(dú)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本來香茗和友情,才是最令他歡樂和沉醉的。
茶與綺麗有關(guān)
扯到文人,我又想,我之愛茶,必定與綺麗有關(guān)。我國是詩篇大國,詩人愛茶、頌茶,把茶渲染得那么綺麗無比,忍不住你不喜愛。“欲把西湖比西子,歷來佳茗似佳人。”茶在這里變成少有的尤物,“佳人”敢與西子相對,該是何等美貌!“一杯春露暫留客,兩腋清風(fēng)幾欲仙”;“塵濾一時凈,清風(fēng)兩腋生。”人生常常墮入疲乏之中,能使人解除煩惱、令人飄飄欲仙的茶,你能不沉迷嗎?“為愛哺香頻入座,欣同至交細(xì)談心。”人生難得是至交,佳茗相伴共此時。“得與全國共其樂,不可一日無此君。”普天之下人人都愛,忍不住我不愛。“茗外風(fēng)清移月影,壺邊夜靜聽松濤。”良辰美景,再生詩意。“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相同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好一幅美好的“寒夜品茗賞梅圖”……誦茶詩不但有古拙高雅之美,且有“公德正氣”、情操崇高之感,給人帶來諸多聯(lián)想。一首好的茶詩,其寓意雋永,耐人尋味,令人得到美的享用。通過詩人們的發(fā)現(xiàn),茶之綺麗乃至大大超過其天然特點(diǎn),變成日子中美的使者、美的標(biāo)志。
茶與禪意有關(guān)
我愛茶還有一個緣由,是茶中有禪意。有趙樸初的茶禪詩為證:“七碗受至味,一壺得風(fēng)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是的,喜愛不喜愛喝茶,喝什么茶,這是緣分。正如古人說:“一啄一飲,難道前定。”所謂“禪茶一味”,信佛天然與茶更是離不開的。所以說,“飲雨前龍井方知靈隱境地,品秋后觀音可悟羅漢境地”。出家人早已六根清凈,酒能亂性,是肯定不能沾的,而茶味道甘醇,幽香幽雅,一杯清茗在手,悠然啜之,清心寧神,陶陶然妙趣橫生,很簡單就進(jìn)入晃然得道的境地。由是,早就有“歷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斗茶”一說。茶從佛出,這在老百姓也是認(rèn)可的。在中國十大名茶的民間傳說中,龍井、大紅袍、鐵觀音、黃山毛峰,都與佛有關(guān)。老百姓盡管日子清貧,但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其中茶也是必備之物。要是再有點(diǎn)文墨,閑來“或吟詩一章,或喝茶一甌;身心無一系,浩浩如虛舟。富有亦有苦,苦在心危憂;貧賤亦有樂,樂在身自在。”吟詩品茶,與世無爭,忘記得失,修煉出豁達(dá)超逸、樂天知命的境地,就更能面臨日子的磨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