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喜陽光,忌蔭蔽,較耐旱、怕澇,為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下能提早開花。喜溫暖濕潤氣候,但能耐寒,嚴冬季節(jié)根莖能在地下越冬?;芙浭芪⑺?,但幼苗生長和分枝孕蕾期需要較高的氣溫,最適生長溫度為20℃左右。
一、大田準備。
⑴合理選地:選擇地勢高爽、排水暢通、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的砂壤土種植,在茬口選擇上,以種植水稻2-3年回旱地、休閑地最為適宜,如套作則以大小麥、油菜、蠶豆為前茬較好。
⑵施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一般畝用生物有機肥100-150公斤,或豆餅30-40公斤,或菜籽餅60-70公斤,或氮磷鉀復合肥20-25公斤,于整地前施入田中。
⑶精細整地:菊花田以小版深墑為主,版面寬2米為宜,順墑溝要求深度達30厘米,橫墑溝每50米1條,深度達到40厘米,并配套好內外三溝,做到溝溝相通。
⑷科學化除:在整地后、移栽前用50%的乙草胺乳油70-75毫升兌水40-60公斤均勻噴灑地面。
二、菊花移栽。
⑴時間:一般春茬休閑地在5月中下旬,夏茬麥子、油菜、蠶豆收后在6月上中旬,最遲不超過6月底。
⑵浸根:將成捆的菊花苗根部用100倍促根劑、500倍50%多菌靈液、500倍辛硫磷混合泥漿蘸根后即可移栽大田。
⑶密度:5月份移栽株行距為35厘米×40厘米,密度5000株/畝左右為宜,6月份移栽株行距為30厘米×40厘米,密度5500株/畝左右為宜。
⑷移栽方法:開穴移栽,栽深8-10厘米,栽后壓實,如地表5-10厘米有濕度可以不澆水,天氣干旱時帶足活棵水。
三、田間管理。
⑴除草:菊花移栽7-10天活棵后,進行中耕除草,前期宜深鋤,促使根系下扎,并結合中耕除草對菊花根部進行培土,增加萌根高度,促進根擴展,入伏后宜淺鋤。
⑵追肥:促根肥:栽后20天,緩苗后10天左右,畝用尿素10公斤加氮磷鉀復合肥15公斤混合穴施,每4株1塘,深度5-6厘米。發(fā)棵肥:7月下旬,畝用尿素15公斤選在下雨前撒施。促花肥:9月中旬,畝用可溶性復合肥或尿素30-35公斤于陰雨前后撒施,10月上中旬,每隔7天用0.2%磷酸二氫鉀溶液連續(xù)噴施3-4次。
⑶打頂:第1次在7月中旬,第2次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3次在8月中下旬,前2次以人工摘心為主,第3次以刀砍和人工摘心相結合。
⑷排灌:灌水以澆灌為主,灌水量視降雨量和田間墑情而定,梅雨季節(jié)要注意及時清理墑溝,雨澇期間要及時排水降漬。
四、防病治蟲。菊花病蟲害主要有枯萎病、病毒病、蠐螬、灰飛虱、盲蝽象、蚜蟲等??刹捎蒙锖腿斯し乐蜗嘟Y合的辦法防治菊花病蟲害。
⑴枯萎?。?月上旬至7月上旬始發(fā),開花后發(fā)病嚴重,危害全株并爛根。防治方法:選無病老根留種;輪作,做高畦,開深溝,降低濕度;拔除病株,并在病穴撒石灰粉或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
⑵病毒病(又稱花葉病):及時防治蚜蟲和灰飛虱,避免帶毒傳播,防治藥物與其它農作物相同;選擇生長健壯的植株留種,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力;發(fā)病季節(jié)用25-50×10-6農用鏈霉素液噴灑病株,有一定防治效果。
⑶蠐螬:土壤藥劑處理,菊苗藥劑浸根,水旱輪作;冬季深耕翻土,幼蟲盛卵期適時灌水,種植蓖麻,毒殺金龜甲等。
⑷盲蝽象(綠盲蝽、中黑盲蝽):用辛硫磷液(75毫升/畝)或50%馬拉硫磷液(75毫升/畝)或40%氧化樂果液(50毫升/畝)兌水60公斤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