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進行民事訴訟的時候,是需要了解進行訴訟申請一直到開庭所需要進行的準備,委托律師也是可以的,那么民事訴訟時效為一年的情形?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關法律知識,小編整理了相關的內(nèi)容,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民事訴訟時效為一年的情形
是指權利人經(jīng)過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權利,依法律規(guī)定其申訴權便歸于消滅的制度。一般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二、民事訴訟時效從兩年延長至三年
草案規(guī)定,請求人民法院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的,期間為三年,但下列情形為一年:要求支付旅店、餐飲店、娛樂場所的住宿費、餐飲費、入場費等費用的;要求支付旅客運費的;要求支付受雇人短于三個月期間的勞務報酬的;自然人寄存的小件財物被丟失或者毀損的。
訴訟時效期間,上半年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的,自該年的七月一日起計算;下半年知道或者應該知道權利被侵害的,自次年的一月一日起計算。
草案同時規(guī)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民事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超過三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藥品質(zhì)量不合格造成人身傷害的;醫(yī)療事故造成人身傷害的;環(huán)境污染造成人身傷害的;建筑物質(zhì)量不合格的,但約定的質(zhì)量保證期長于三十年的,按照其約定。
訴訟時效期間從權利被侵害的次年一月一日起計算。期間屆滿,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
民法草案還在現(xiàn)行民法通則的基礎上,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作出修改,將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修改為七周歲。
據(jù)介紹,我國兒童一般是七歲入學,入學后必然會進行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草案的這一修改將有利于更好地保護這一部分未成年人的合法權利。
三、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
根據(jù)民法典的規(guī)定,中斷訴訟時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訴訟(起訴)、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請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承諾)。這些事由區(qū)別于中止訴訟時效的事由,都是依當事人主觀意志而實施的行為。訴訟時效的目的是促使權利人行使請求權,消除權利義務關系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從而訴訟時效進行的條件是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如果當事人通過實施這些行為,使權利義務關系重新明確,則訴訟時效已無繼續(xù)計算的意義,當然應予以中斷。
1.起訴。即權利人依訴訟程序主張權利,請求人民法院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起訴行為是權利人通過人民法院向義務人行使權利的方式。故訴訟時效因此而中斷,并從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時重新起算。
2.請求。這里指權利人直接向義務人作出請求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這一行為是權利人在訴訟程序外向義務人行使請求權。改變了不行使請求權的狀態(tài),故應中斷訴訟時效。
3.認諾。即義務人在訴訟時效進行中直接向權利人作出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诹x務人認諾所承擔的義務,使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重新得以明確,訴訟時效自此中斷,并即時重新起算。認諾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包括部分清償、請求延期給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擔保等。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介紹的關于民事訴訟時效為一年的情形的相關內(nèi)容,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shù)摹⒊鍪圪|(zhì)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等等都是法律規(guī)定為一年時效的,如果你還有其他的法律問題,請及時咨詢律師處理,提供專業(yè)律師,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