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上一段時間普洱茶,估計就能不時聽到老茶友說出“普洱茶黃片”“老黃片”之類的名詞。于是就有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表示疑問——你們普洱茶圈怎么回事!這么不文明!咳咳,今天我們來正兒八經(jīng)地聊聊普洱“黃片”。
1、泛黃的葉片簡稱黃片,沒毛病
“黃片”目前僅僅是專屬于普洱茶界的概念,并不適用于其它茶類。在采摘時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之外的第三葉、第四葉(一般不會超過五葉)這些葉子由于葉質(zhì)含水量偏低,條索相對疏松粗大,殺青時較易失水變黃,且又不適宜被揉捻成條,于是就會被揀剔出來,以保證茶葉的賣相和觀感。這就形成了我們所說的“黃片”。
有些茶友把黃片當成病葉﹑枯葉﹑老葉,這是天大的冤枉。病葉、枯老葉是無法揉捻的,更談不上加工成成品。而黃片事實上就是相對粗老且揉捻不成條的葉片,被篩選出來的原因主要是顏值拖后腿。
所以,黃片當然是可以品飲的,黃片除了比較粗老以外,品質(zhì)和所選茶菁的原料品質(zhì)一致,而且由于葉片組織厚實,生長時間較長,黃片的苦澀感大大減弱,甜度很高,滋味甘甜醇厚,持久耐泡。
2、茶多糖含量豐富,喝起來甜滋滋
黃片可以說是一種副產(chǎn)品,就好像你擇菜時會掐掉的一部分一樣。雖然長相相對差了點兒,但是黃片有一寶:茶多糖。茶多糖是由茶葉中糖類、果膠、蛋白質(zhì)等組成的一類復合物,一般來說,茶葉原料愈粗老,茶多糖含量愈高。
黃片由于茶多糖含量高,所以滋味比較甜醇,又由于咖啡堿、茶多酚等含量相對嫩芽嫩葉較少,故少苦少澀,滋味溫和,而且香味獨特,刺激性也比嫩葉生茶較小。如果是大樹茶黃片,當年就可以很痛快地品嘗了。
、名山古樹普洱,本身原料稀缺,價格往往讓人望而卻步,但是如果是這些普洱里揀剔出來的黃片,身價就會“大打折扣”。這種高品質(zhì)的黃片在保留了大部分主產(chǎn)品風格的同時,滋味更加甜滑柔醇,有著一番老成持重的淡然姿態(tài):性情和氣,態(tài)度溫和,不溫不火,獨具韻味。對于茶友來說不失為一項非常劃算的選擇。
3、陳化后的老黃片
滋味更佳,表現(xiàn)不俗。
黃片的沖泡,投茶量要大,最關(guān)鍵的是水一定要開,泡的時間一定要夠,否則滋味就不能夠充分展現(xiàn),可以的話就直接放進壺里煮飲,更加能體現(xiàn)黃片香滑柔甜的特性。
像在云南西雙版納的不少村寨,好多茶農(nóng)家里都有火塘,火塘上總會放著一把大鐵壺,抓一把黃片進去慢慢煮,客人到了就盛上一大搪瓷缸茶湯,客人常常喝得有滋有味。
黃片也具有越陳越香的品質(zhì)特征。原料優(yōu)秀、存放得當?shù)狞S片,在茶氣、香氣、醇厚度、滑潤感上會有讓人刮目相看的表現(xiàn):陳化以后滋味更佳,絲爽綿滑,香甜醇和,香氣馥郁,別有一番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