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茶論》,宋代皇帝趙佶編著,1107年成書。全書2900字,正文分產(chǎn)地、天時(shí)、采擇、蒸壓、制造、鑒別、白茶、羅碾、盞、筅、瓶、杓、水、點(diǎn)、味、香、色、藏焙、品茗、外焙等20篇。對(duì)于產(chǎn)地、采制、烹調(diào)論述得非常詳盡。在色香味的審評(píng)中,《大觀茶論》比陸羽的《茶經(jīng)》更清楚詳細(xì)。在茶道精神方面,陸羽提出了“精行儉德”,而趙佶提出了“清和澹靜”,境界更深了一層。這是宋代品茗斗茶更加深入的客觀反映。 《大觀茶論》的作者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徽宗趙佶。此人生活豪奢,治國無能,最后被金兵擄去,死于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但他是一位風(fēng)流文人,琴棋書畫無一不通,尤其是詩詞書畫更是有名。25歲時(shí)作<桃鳩圖>成為遺世國寶。他是中國惟一一位寫茶書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