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易武銅菁河暴炒了一番,往年這個地區(qū)的茶最高2500元每公斤,今年鮮葉最高價格2500以上一公斤,為什么?就是銅菁河的茶性價比高,怎么性價比?相對于薄荷塘38000元每公斤頂級茶來說太便宜了,普通的薄荷塘價格也要13000元每公斤,而銅菁河毛茶一公斤今年翻了一倍5000到6000價格,樹齡400年,感覺下這些數(shù)據(jù),相對于薄荷塘來說是便宜了吧。
銅菁河,以前叫做同慶河,像薄荷塘一樣屬于很小的產(chǎn)區(qū),行政規(guī)劃上并不屬于易武,但由于離易武近,其口感有近似野生易武酸的特性,一般稱其為易武同慶河,我們很容易想到的“易武同慶號”這個名字。這或許巧合吧。
圖為:據(jù)說是400年樹齡的銅菁河古樹茶
銅菁河的口感接近野生的風(fēng)格,特點相對于易武茶來說,稍苦,回甘生津不弱于麻黑、落水洞,相對于刮風(fēng)寨來說弱了一些,銅菁河給人以野生的感覺,具備了麻黑的柔順滑醇厚,落水洞的一些棉長細柔,又具備了刮風(fēng)寨一點點的傲氣,這樣的風(fēng)格,過幾年我們可以想象他的美妙,當(dāng)然對于易武茶來說,缺點還是有的,稍微少了一些易武的渾厚勁,多了一份野生勁,而那種野生的穿透勁不一定適合每個人。
說完茶,在看看今年的茶葉的瘋狂,很多人痛恨炒作,反感高價,這是人之常情,痛恨有用么?埋怨有用么?房價還不一樣堅挺著,即使跌價了,對你又起到什么作用?看看排隊買茶,你能阻止么?炒高價格是廠家還是有錢人?答案很明確,商人,消費者沒有形成相互信任,消費者一直認為茶葉是暴利,等去過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要喝到安全的茶,品質(zhì)好的茶仍然是一分價格一分貨,只不過大品牌的信任度就是臺地標(biāo)準,很明確了,網(wǎng)上也公布了收購價標(biāo)準。
圖為:據(jù)說是500年以上樹齡的易武古樹
可反過來想,要喝到好品質(zhì)的茶,你花高價還不一定買對,比如,顏色不一樣就不是純料?葉子大的就一定是古樹?這些理論根本是錯誤的,眼睛看葉子能知道樹齡的,這種人太少了,因為每年古樹只有2-4萬噸?跑去茶山看到的古樹就一定是喝到健康的古樹?那太簡單了,有錢就粗暴點,看中古樹,扔錢,上去采摘,殺青,揉捻,曬干拿回家。中國茶這么簡單,就不是中國茶了。茶經(jīng)陸羽也說了:“采不時,造不精……飲之成疾。”而到底是慢性還是急性,后面沒有說,因為都有可能發(fā)生,問題怎么算采不時,造不精?那我們?yōu)槭裁茨茏龅??我們還是一句話——茶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