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我們都是禮儀之邦,對禮儀十分看重,而待客之道則是重中之重。
以茶待客,是我們表達(dá)待客熱情的一種習(xí)俗。但是,待客之道不是光有熱情就可以的,還要遵從禮數(shù),因此,茶禮儀也是我們愛茶之人必學(xué)的功課之一。
大家是否聽過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食客三千,一視同仁”的典故?
說孟嘗君食客眾多,某日,一位食客覺得飯菜不好,認(rèn)為孟嘗君忽視他們,而大發(fā)雷霆。此時,孟嘗君只好將自己吃的飯菜端上前展示給這位食客,這位食客發(fā)現(xiàn)孟嘗君吃的食物和大家的都一樣,是自己錯怪了孟嘗君,于是羞愧自jin。
為什么會講起這個典故呢?是因為鄭蓮英有一茶友碰到了類似孟嘗君的“尷尬處境”。因為客人太多,應(yīng)接不暇,照顧不周,導(dǎo)致客人誤認(rèn)為我們怠慢了他們。
茶友家中使用的茶具是一般的蓋碗,平時一個人喝茶,或者三五好友,蓋碗泡茶是足夠的。
不料,在一次倉促的品茶聚會中,這位茶友要在家中同時接待十多名茶友。這種場合,一個蓋碗泡茶,顯然是不夠的。
蓋碗的容量一般在100ml~130ml,一道茶就是3~4杯的量,如果是一般的聚會,大家的品茶要求不會很高,但是茶友召集的品茶聚會,關(guān)注的就是茶。
大家都知道,每一道茶的滋味是不同的,感受每道茶湯滋味的變化,是品茶過程中必不可免的細(xì)節(jié)。
十多位茶友,十多個茶杯,要泡3~4道茶。每一道茶湯都不同,如果同時品茶,每個人都無法完成品茶的過程;如果不同時品茶,讓部分客人候著,也是極不禮貌的。
這著實讓這位待客的茶友為難,當(dāng)天的品茶會也在他的手忙腳亂中草草收場。
客人太多茶湯不夠分該怎么辦?有2種辦法可以解決。
一、用蓋碗喝茶。
現(xiàn)代人,特別是南方人,習(xí)慣于用蓋碗泡茶,出湯后再分到杯中。
不過,古時候人們卻有直接用蓋碗沖茶待客的習(xí)慣,在很多古裝劇中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北方部分人至今也還保留著這種傳統(tǒng)。
客人多的情況下,用蓋碗沖茶待客,是非常實用的辦法。
在使用蓋碗沖茶待客的時候,記得普及一下蓋碗沖茶直接喝的方法。
1、蓋碗先用開水溫洗一下,隨后投入2克左右的茶葉,再倒水沖泡即可品飲。
2、用蓋碗品茶,杯蓋、杯身、杯托三者不應(yīng)分開使用,否則既不禮貌也不美觀。
3、品飲時,揭開碗蓋,先嗅其蓋香,再聞茶香。
4、飲用時,手拿碗蓋撩撥漂浮在茶湯中的茶葉,再飲用。
二、煮茶待客。
煮茶,顧名思義就是將茶葉直接置入水中燒煮。煮茶要求的茶水比例會比泡茶來得小很多,即煮茶用水會比較多,因此,煮茶待客一般情況都足夠給相對較多的客人分茶。
煮茶待客也有一些注意事項:
1、茶葉的選擇。
我們認(rèn)為任何茶葉都可以煮,但是能煮出好味道的茶還是要精心挑選。一般選用發(fā)酵程度高的熟茶、老茶來煮。
2、茶水比例要拿捏好。
由于煮茶是茶葉長時間置于沸水中煮制,茶葉內(nèi)質(zhì)析出比例比較大,因此,茶葉的用量要斟酌,煮茶的壺容量應(yīng)足以容納足量的水,避免煮出的茶湯太濃、太厚,失去品飲價值。
3、放一會兒再喝。
喝茶要避免燙嘴,高溫久煮的茶湯應(yīng)該先擱置一會兒,稍微放涼再喝。
年終臨近,在這段時間會更有機(jī)會遇見接待客人人數(shù)較多的情況,茶友們?nèi)绻€有其他辦法可以避免類似“孟嘗君式囧境”的辦法,歡迎大家積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