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人各支系都看重祖先崇拜,無量山的彝族村村都有土主廟士主廟是全村人祭祀祖先的場所。平時彝族人家里的堂屋墻上插著香,貼著祖輩照片或想象中的先祖人像,桌子上供著祖先牌位和已去世的老人生前用過的某件物品。景東、景谷、鎮(zhèn)沅的香堂人墻上貼的遠古先祖的畫像都是一位武士,騎著馬、舉著刀,從香堂人對祖先的記憶來看,香堂支系的先祖在南詔國時期可能是一位地位級別都很高的武官,至少是大軍將、節(jié)度使一類的二品官與詔王關(guān)系很近。
香堂人最愛與蒙化人比鄰面居,其次就是與倮倮人侏俐人共處一方這四個支系之間一千多年來從沒發(fā)生過戰(zhàn)事、惡斗,總能和睦相處共同抗敵。這四個支系都崇拜虎都祭土主廟,都祭竜,都種茶,都將茶種在地場上這四個支系的葬禮也有些相同,人死后土葬前或火葬前,要在死者口中放入一點米或茶。
近幾十年來無量山幾個縣的彝族和漢族雜居的村塞,做祭竜活動的越來越少,土主廟、山神廟祭的人也在逐年減少。而困嘎大賽,因為全是香堂人,祭竜活動每年仍在進行,村民們每家每戶仍供著祖先牌位,墻上貼著公認的傳說中的武士祖先像,困嘎的香堂人還固守著自己的宗教信仰從他們宗教祭祀活動,生活習(xí)俗中能找出幾絲一千多年前烏蠻們的宗教活動、生產(chǎn)生活方式原本的痕跡。香堂人是烏蠻的后裔,烏蠻喝茶,離不開茶,香堂人的村寨是一定有古茶樹的,困嘎大寨百年以上的古茶樹保存下米的還有二三百棵,1949年以前永秀鄉(xiāng)范圍內(nèi)茶樹最多的便是困嘎。
過去香堂人的寨子住戶超過一定戶數(shù)后他們就要分賽選個與老寨不遠的地方建立一個新寨。困嘎大塞村民們稱之為困嘎老事與困嘎老察隔著一個山包還有一個困嘎新寨,新寨便是從老寨分遷出去的新寨有10多戶人家,新寨也有30多棵民國時期種下的茶樹,這些茶樹全都種在地埂上,香堂人遷到哪里就把茶種到哪里,種茶己成為香堂人的族群認同,記憶符號。
困嘎村委會現(xiàn)有新茶園超過500畝,這些新茶園與困老寨地埂上那幾百棵古茶樹有溯源,香堂人300年前種下的茶樹,為困嘎留下了茶脈,歷史經(jīng)過了傳承,茶葉也經(jīng)過了傳承,香堂人對茶的虔誠與摯愛,注定了困嘎要留香千年。本內(nèi)容來自《茶出銀生城界諸山—無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