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審評茶葉你應(yīng)該先看看這些

發(fā)布時間:2023-08-25
說到茶葉審評,愛茶的我們可能都讀過這首經(jīng)典茶詩:

香葉 嫩芽
慕詩客 愛僧家
碾雕白玉 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 婉轉(zhuǎn)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 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 將至醉后豈堪夸
延展閱讀:據(jù)《唐詩紀事》卷39記載,此詩是元稹與王起等人歡送白居易,在興化亭送別時,元稹的即興詩作。暗喻白居易人品優(yōu)秀,也勸慰了白居易,還表達了他們之間真摯的感情。
“茶。香葉,嫩芽。”詩中起句點題,緊跟就寫茶葉香,芽嫩,稱贊茶葉質(zhì)優(yōu)也順帶暗喻好友白居易人品優(yōu)秀)。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這兩句寫茶的外形。
“銚煎黃蕊色,婉轉(zhuǎn)曲塵花。”這兩句寫煎茶及茶湯的色澤和形態(tài)。
文人評茶就是這個調(diào)調(diào),相信你不會陌生。他們筆下的茶灼灼芳華,有畫面感有情感,讀過之后此時無茶勝有茶。那種文采飛揚的審評語言,在今天的茶葉審評中適度使用,也會起到立即提升美感的效果,但多了就會飄、會玄。
為了能夠更有效、更具體的表達,我們應(yīng)該對今時今日的茶葉審評有所了解。因此,我們提煉出足夠干的干貨,勾畫出以下段落,帶你一起實際認識茶葉審評。(本期學(xué)堂筆記整理自弘益大學(xué)堂“國家高級評茶員”部分課程內(nèi)容)
茶葉的審評可分干評和濕評兩大程序。
所謂干評即為看干茶的外觀,濕評則為沖泡審評,又稱“開湯”。
茶葉審評有五大審評項目和八大審評因子之說。
五大審評項目分別審評的是茶葉的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其中審評外形即為干評,其余為濕評;
八大審評因子分別審評的是茶葉的老嫩、條索、色澤、整碎凈度、香氣、湯色、滋味和葉底,其中審評茶葉的老嫩、條索、色澤、整碎凈度為干評,香氣、湯色、滋味、葉底為濕評。
方法步驟,茶葉審評的操作流程:取樣 → 外形 → 稱樣 → 沖泡 → 瀝茶湯 → 評湯色 → 聞香氣 → 嘗滋味 → 看葉底
我們先來看干評的四項因子。
1. 茶葉的老嫩
(1)芽及嫩葉的比例相近、芽頭壯實、葉質(zhì)厚實,則嫩度較好。
(2)鋒苗:指芽葉緊卷做成條的銳度。條索緊結(jié)、芽頭完整鋒利并顯露,表明嫩度好,因為嫩度好,葉質(zhì)柔軟,在揉捻做形時,芽葉更容易卷曲成條。此外能夠突顯嫩度的還有芽毫,所謂芽毫即為芽上的茸毛,茸毛多、長而粗為好。一般來說炒青茶,由于在炒制的過程中茸毛脫落,致使芽毫減少,烘青茶則芽毫較多。
(3)光糙度:嫩葉的細胞組織柔軟且果膠質(zhì)多,容易揉成條,使條索光滑平伏。而老葉質(zhì)地硬,條索不易揉緊,條索表面凸凹起皺,干茶外形較粗糙。
2. 條索( 葉片卷轉(zhuǎn)成條稱為“條索”。各類茶都具有一定的外形規(guī)格。)
(1)長條形茶的條索比松緊、彎直、壯瘦、圓扁、輕重。如茶條細緊,體積小為好;條索渾圓挺直為好;芽葉肥壯、葉質(zhì)厚的鮮葉有效內(nèi)含物含量高,制成的茶葉條索緊結(jié)重實。
(2)扁形茶的條索比規(guī)格、糙滑。如龍井茶條形扁平挺直,形似碗釘。大方茶條形扁直,稍厚,較寬長且有較多棱角。
(3)圓珠形茶比顆粒的松緊、勻正、輕重、空實。顆粒緊結(jié)、重實勻正為好。
3. 色澤(評比茶葉色澤的深淺、枯潤、勻雜。)
(1)深淺:首先看色澤是否符合該茶類應(yīng)有的色澤要求,對正常的干茶而言,原料細嫩的高級茶顏色深,隨著茶葉級別的下降顏色漸淺。
(2)潤枯:“潤”指茶葉表面油潤光滑,反光強,表示鮮葉嫩而新鮮,加工及時合理,品質(zhì)較好。若枯暗則反映鮮葉老或制工不當(dāng),茶葉品質(zhì)低劣。
(3)勻雜:茶葉色澤一致均勻則茶葉品質(zhì)較好。若色澤不一致,茶葉中多黃片、青條、焦片等則說明茶葉色澤雜亂,品質(zhì)較低。
4. 整碎凈度
“整碎”指外形的勻整程度,毛茶要完整,精茶要拼配比例恰當(dāng)。
茶葉中的夾雜物可分為兩類,茶類夾雜物和非茶類夾雜物。
茶類夾雜物如茶梗、茶籽、茶末、毛衣等。非茶類夾雜物指如竹屑、雜草、砂石等。
凈度越高,茶葉品質(zhì)當(dāng)然越好。
看完茶葉的外觀,我們可以開湯。仔細品鑒茶葉的香氣、湯色、滋味及葉底,也即茶葉的濕評。
審評的沖泡:
不同的茶類沖泡時的茶水比不盡相同,綠茶、黃茶、白茶、紅茶、黑茶的茶水比為1:50,如3g的茶葉,150ml的水;青茶的茶水比則為1:22。
此外沖泡時間也有所不同,一般緊壓茶的沖泡時間應(yīng)長些,定為6分鐘,其他茶則為5分鐘。
沖泡結(jié)束后使茶水分離,盡量瀝盡茶湯,因為最后一滴茶湯的濃度較高,對茶湯的品質(zhì)有很大的影響。
5. 快看湯色(之所以要快看湯色,是因為溶于熱水中的多酚類物質(zhì)與空氣接觸后很容易被氧化而使湯色變深暗。湯色的審評主要從顏色、亮度和清濁度三個方面評比。)
(1)顏色。是否為茶葉所具有的正常色:如綠茶綠湯,綠中帶黃;紅茶紅湯,紅艷明亮;青茶橙黃明亮;白茶淺黃明凈;黃茶黃湯;黑茶橙黃淺明等??床铚欠裼辛幼兩喝缇G茶干燥炒焦,湯色變的黃濁;紅茶發(fā)酵過度,湯色變深暗??床铚欠駷殛愖兩喝缇G茶的新茶湯色綠而明亮,陳茶則灰黃或昏暗。
(2)亮度。亮度越好,茶的品質(zhì)越好。如綠茶看碗底或杯底反光強說明亮度好;紅茶可以看茶湯的液面沿碗邊的金黃色的圈(稱金圈),有金圈,且金圈亮且厚,說明茶葉品質(zhì)較好。
(3)清濁度。指茶湯清澈或渾濁的程度。如發(fā)生酸、餿、霉、陳變等劣變的茶葉,茶湯多渾濁不清。殺青炒焦的葉片,干燥烘焦或炒焦的碎片,沖泡后進入茶湯中產(chǎn)生沉淀,使茶湯渾濁不清。但要區(qū)別紅茶茶湯的“冷后渾”現(xiàn)象,紅茶冷后渾是品質(zhì)好的表現(xiàn)。
6. 嗅香氣(聞香氣一般可分為三步,分別為熱嗅、溫嗅和冷嗅,分別是在剛倒出茶湯茶葉還較熱、稍溫以及稍有余溫的時候聞茶葉的香氣。注意,茶葉審評中茶湯倒出來后,茶杯的蓋子一直是蓋著的,嗅香氣是把蓋子打開一點去聞。)
(1)熱嗅。熱嗅主要是確定茶香型的純異。香氣純正即為某種茶葉所具有的茶香。如綠茶的清香、熟板栗香等;黃大茶的鍋巴香;黑茶、小種紅茶的松煙香。異氣指茶香不純或沾染了外來氣味。異氣主要有:煙焦、酸餿、陳霉、日曬、水悶、青草氣等。
(2)溫嗅。確定香氣的高低,可從六個方面評判,即濃、鮮、清、純、平、粗。
(3)冷嗅。審評香氣的持久性,香高持久的茶品質(zhì)較好。
7. 嘗滋味(確定滋味是否純正。純正的滋味可區(qū)別其濃淡、強弱、鮮、爽、醇、和,不純的可區(qū)別其苦、澀、粗、異。)
“濃”說明茶湯的水浸出物豐富,有厚(粘稠感)的感覺。
“強”指茶湯喝入口中感到刺激性或收斂性強。
滋味不純正如酸、餿、霉、焦、苦澀等。
要區(qū)別對待的是苦澀味,茶湯的苦是由于咖啡堿的作用,如茶湯入口微苦后回甘,則說明茶葉品質(zhì)較好;
先有澀感后不澀是茶湯滋味的特點,若吐出茶湯后仍有澀味則品質(zhì)較差。
8. 評葉底(即審評沖泡后剩下的茶渣。審評葉底主要有三個指標,分別為嫩度、色澤和勻度。葉底最能反映出茶葉品質(zhì)的高低。)
(1)嫩度。葉質(zhì)的老嫩可以從軟硬度和有無彈性來區(qū)別:手指壓葉底時柔軟,放手后不松起則嫩度好;質(zhì)硬有彈性,放手后彈起表示粗老。葉脈隆起觸手的為葉質(zhì)老,葉脈不隆起平滑不觸手為嫩。葉邊緣鋸齒狀明顯的為老,反之為嫩,葉肉厚軟為嫩。葉的大小與老嫩無關(guān),葉片的大小常與茶樹品種有關(guān)。
(2)色澤。如綠茶葉底以嫩綠、黃綠、翠綠明亮為優(yōu);深綠較差;暗綠帶青張或紅梗紅葉為差。紅茶葉底以紅艷、紅亮為優(yōu);紅暗、烏暗花雜者為差。
(3)勻度。主要從老嫩、大小、厚薄、色澤和整碎去看。上述因子都接近,一致勻稱的說明勻度好,反之則差。
以上即為茶葉審評的常見因子。
有時候茶葉的品質(zhì)的影響因子很多,同一指標對于不同茶類的重要性權(quán)重可能略有不同,具體到某個茶類又是千差萬別,因此茶葉審評不必僵化,需要側(cè)重處理。日常審評中,多記錄,多比對,不時聽聽茶友們或者茶葉審評行家們的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施兆鵬,黃建安.《茶葉審評與檢驗》.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10
楊亞軍.《評茶員培訓(xùn)教材》.金盾出版社.2011
上一個:越獄的4s怎么刷機,蘋果4s越獄后能用愛思助手刷機嗎
下一個:中關(guān)村哪里有賣電腦的(中關(guān)村的電腦能買嗎)

怎樣讓普洱茶陳化的更好呢
高性能配置(配置要求極高的網(wǎng)游)
中國四大產(chǎn)茶區(qū)區(qū)域分布
悠悠茗香 濃濃茶情
在深秋品“昆侖茶品”是什么感覺
百合主要病蟲及防治
win10怎么跳過修復(fù)磁盤錯誤,Windows 10 每次開機都會彈出來正在檢查磁盤驅(qū)動器請按任意鍵跳過
電解電容用途和壽命電壓及溫度
華為手機怎么變成電腦(華為手機秒變電腦詳細步驟)
華碩筆記本wifi功能消失了,華碩電腦無線網(wǎng)絡(luò)突然沒了
十八禁 网站在线观看免费视频_2020av天堂网_一 级 黄 色 片免费网站_绝顶高潮合集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