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工藝,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是90年代后期開始的普洱茶工藝。目前市面上流傳的普洱茶工藝,有的太不詳細,有的幾乎都不是現(xiàn)在在用的,過時了。今天就詳細的講解下在用的普洱茶工藝。普洱茶工藝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原料的初制,第二個部分是原料的精制,第三個部分是產(chǎn)品的制作。
普洱茶工藝一:原料初制——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
1、鮮葉采摘
從茶樹上把鮮葉采摘下來,目前有手采和機采,采摘的時候按需求又分多種形式,比如:定采(茶地區(qū)域、按樹齡大小等、茶樹多少)、混采(沒有區(qū)分)、鮮葉要求(一芽二葉、芽尖、一芽一葉、不分)等等。
2、鮮葉攤晾或者萎凋(非必要環(huán)節(jié))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近年來才出現(xiàn)的,方便殺青和保留漂亮的茶底以及茶滋味不出現(xiàn)酸味。很多地區(qū)開始使用帶風扇的萎凋槽,這是精致化需求導致的結果。
3、鮮葉殺青
殺青,分為人工灶臺殺青和機器滾筒殺青。適度殺青是難點,最主要的是殺青過后茶葉還能保持活性。
4、揉捻
揉捻是影響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外觀和滋味的一環(huán)工藝。目前有機器揉捻和人工揉捻。在實際制作中,鮮葉并不是一制作完就開始揉捻的,要等溫度降到一定的地步才開始揉捻。這道工序里也有短暫的發(fā)酵。有些年代,揉捻會進行兩次。
5、渥黃(非必要環(huán)節(jié))
這道工序是從黃茶工藝中應用到普洱茶中,在揉捻好后,進行短暫的渥堆,使茶湯變黃,葉底也偏黃。
6、理條
理條是攤晾干燥之前必須的一道工序,漂亮的條索除了跟揉捻有關系,還跟攤晾干燥之前的理條有關系,如果不進行理條這個環(huán)節(jié),茶條出來是不漂亮的。
7、干燥
最后,就是干燥環(huán)節(jié),由于加工時間和天氣的影響,夜間加工的鮮葉在沒有烘房的情況下干燥就只能是攤晾。一般有烘干、太陽曬干、陰干等幾種干燥方式,但是幾乎都是40多度的低溫。含水量小于10%就成為合格的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
普洱茶工藝二:原料精制——發(fā)酵(熟成)、分級、分區(qū)、分堆
8、發(fā)酵/熟成
由于現(xiàn)在普洱茶國家地理標志(2008年普洱茶國標)存在很多漏洞,比如說:什么是曬青茶?什么是普洱茶生茶?都沒有定義。于是在這里把云南曬青毛茶不當做生茶,生茶是普洱茶蒸壓后有形狀的普洱茶。
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經(jīng)過渥堆灑水發(fā)酵就變成了普洱茶熟散茶。普洱茶熟茶的關鍵點在于發(fā)酵度是否適度。
在以前,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經(jīng)過熟成自然陳化后就變成了普洱茶生散茶,需要一定的年份?,F(xiàn)在,這道工藝被人們演變成了其他的名稱。也加快了時間的進程,常見的是通過反復過蒸氣來快速陳化,也有利用灑水輕發(fā)酵來進行。
9、挑揀
挑揀有人工和機器挑選,人工常見的是挑黃片、異物、梗。機器挑選比較好,可以快速的去掉粉塵(毛毛)、黃片、梗,還可以分級,期間過靜電還能去除毛發(fā)。
10、分區(qū)
分區(qū)就是分地區(qū),一般大廠都是按某些大地方來分開加工的,幾個茶區(qū)的茶不會并在一起加工。
11、分堆
加工好之后就是進行分堆存放備用。這是原料儲備必備的工作,不然精制好的茶料種類多了以后就分不清了。
普洱茶工藝三:茶品制作——普洱茶
12、拼配
拼配,其實這是很常見的一種茶品制作環(huán)節(jié),拼配的含義很廣,主要是幾個維度的結合:時間、地域、滋味。最簡單的拼配就是把幾天制作好的幾袋大葉種曬青毛茶勻堆。難點的是把不同時間不同地域的原料進行勻堆。
13、蒸壓
在拼配好后,經(jīng)過稱重(稱茶葉的重量,比如你要做357克的,就稱357克),放入內飛,稱重之后就是過蒸汽,蒸軟之后從蒸桶里把茶倒出來捏形狀,捏好之后就進行緊壓,緊壓之后從布袋里把壓好形狀的茶拿出來放在攤晾架上。
14、干燥
把攤晾架連茶帶架子的推進烘房烘干,一般含水量要小于13%。沒有烘房的就自然陰干。
15、包裝
壓好形狀的茶含水量達標之后就進行包裝,首先是最小單位的包裝,餅型的就是先包一餅,同時放入內票。然后包一提(7餅,不定)。最后是一件,一件的時候放入大票。
16、質檢
包裝好之后就進行一些相關的檢測,合格之后才能上市,質檢分為廠家自檢和相關部門檢測。包括茶品的重量,含水量,一些元素的檢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