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在工地發(fā)生工傷事故,工地方面應先給其申報工傷,然后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guī)定支付賠償款。工地沒有給民工繳納社保的,由工地承擔全部工傷賠償。工傷認定后是鑒定程序,然后就是賠償環(huán)節(jié)。即便是農民工,單位也應該為其買工傷保險。接下來就跟隨小編一同來了解農民工工地工傷賠償標準。
一、農民工工傷賠償標準
首先,農民工在工作中,一旦發(fā)生工傷事故(如果自己還清醒),應立即要求到定點醫(yī)院進行醫(yī)療救治。
其次,要知道工傷的范圍。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guī)定,工傷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類型: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患職業(yè)病的;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fā)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再次,工傷事故發(fā)生后,要保留證據,證據包括證明是工傷的證據和醫(yī)療證據,并及時向勞動保障部門申請工傷認定。
工傷認定以后就是工傷待遇支付。如果用工單位事先給工人辦理工傷保險,則保險公司會負責賠償;如果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用人單位要按《工傷保險條例》全額支付包括醫(y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等費用。
如果就支付費用、待遇等問題發(fā)生爭議,甚至是用人單位拒不承擔相關責任,農民工可以到當地勞動保障部門的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職員在患病之后,若是經相關機構認定已經達到病退的標準,那么職員在辭退時可以得到賠償金,若是由于工作的原因導致的病退,得到的賠償金相應的也就更多些。一般來說,若是需要支付賠償金,用人單位需要在限定期限內一次性支付。
二、農民工工傷賠償程序是怎樣
1、工傷報告程序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在工傷保險機構投了工傷保險的才有這個程序。
單位應當自工傷事故發(fā)生之日或者職業(yè)病確診之日起15日內,向當地勞動行政部門提出工傷報告。
2、工傷認定程序
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對工傷(亡)事故進行調查確定是否屬工傷的程序,這是一般工傷必走第一步。但用人單位書面認可為工傷的,又沒有投工傷保險的情況下,可以不走這一程序。
注意工傷認定的兩個時間:單位沒有提起工傷認定的,工傷者一定要在事故發(fā)生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部門提出申請。社保經辦機構調查認定后,書面通知單位及傷者。
3、工傷鑒定程序
工傷鑒定是在申請工傷鑒定的職工被認定為工傷的基礎上(即走完工傷認定程序后),在其醫(yī)療終結或醫(yī)療期滿之后,由縣以上勞動鑒定委員會對其進行的評定傷殘等級的行為。廣義的工傷鑒定包括勞動能力鑒定和致殘等級鑒定。窄義的工傷鑒定指致殘等級鑒定。
4、協商賠償程序
工傷鑒定以后,就可以依據鑒定的標準計算出賠償數額了。單位投了工傷保險的,就直接由國家工傷保險機構依據標準發(fā)放工傷保險待遇。沒有投保的(特指在工傷保險機構投保),則依據標準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
5、勞動仲裁程序
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不了的,則可以依據勞動仲裁法規(guī)提起仲裁程序。
6、法院審理程序
對勞動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解決。對一審法院判決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二審法院提起上訴。
7、執(zhí)行程序
仲裁或者判決生效后,用人單位不支付賠償費的,則可以依據生效法律文書向法院執(zhí)行局提起執(zhí)行申請,由法院執(zhí)行。
8、申訴程序
對生效判決不服的,則可以申請啟動再審程序,但這一般很難。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霓r民工工地工傷賠償標準的全部內容。只有我們仔細了解了農民工工地工傷賠償標準是怎樣的,我們才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如果您還不懂,可以咨詢律師,他們會給您專業(yè)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