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的無量山、哀牢山和瀾滄江兩岸是哈尼族的主要聚居區(qū),這里高山群峙,大江奔流,終年云霧繚繞,日照充足,雨量豐沛,各種植物繁榮茂盛蓬勃生長。提起哈尼族,人們馬上就會想起梯田文化。那層層梯田,水波蕩漾,仿佛一直通到天上去一般,這是哈尼族人民用勞動和智慧創(chuàng)造的獨特景觀。除此之外,茶也是哈尼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nèi)容。有人甚至認為,是茶文化和梯田文化構(gòu)筑了哈尼族生產(chǎn)生活、社會經(jīng)濟、生存生態(tài)的大廈。
哈尼人是一個和茶有著不解情緣的民族。和許多生活在云南大地上的少數(shù)民族一樣,茶在哈尼人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飲料,承載著豐富的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從古到今,源遠流長,茶和一個民族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已經(jīng)形成了哈尼人特有的茶文化。
關(guān)于茶的起源,哈尼族人民中流傳著一個有趣的傳說:遠古的時候,有個哈尼小伙子獵獲了一頭兇豹,他請來寨里的人一起飲酒吃肉。席間,大家盡興地跳起了舞,直到通宵達旦口干舌燥。主人便煮了一鍋水給眾人解渴。當鍋里的水即將漲開時,大風吹得樹葉紛紛落下,樹葉隨風飄進鍋里。大家喝后感到這水比平時的水好喝,苦中帶甜還有清香。后來就常采摘那樹葉來泡水喝,并且將樹種在房前屋后,取名“老潑”,也就是茶葉。古代哈尼人的口感和我們的一樣,食肉之后喝云南的大葉種茶,更感舒適通泰,甘甜暢美。
很多資料表明,哈尼族種茶的歷史十分悠久,那些歷經(jīng)千年仍然郁郁郁蔥,為人類奉獻著新綠的茶林,就是一個民族用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和深厚文化的最好見證。在哈尼族的聚居區(qū),從鎮(zhèn)沅的千家寨到瀾滄的邦崴,從普洱的茶樹箐到勐海的南糯山,哪里有哈尼族,哪里就有古茶樹,哪里有大茶園,哪里就有哈尼族。正如唐朝陸龜蒙《茶人》一詩所言:“天賦識靈草,自然鐘野趣。”哈尼人在上千年的歲月中,已經(jīng)形成了地種到哪里,茶樹就種到哪里的習慣。
根據(jù)有關(guān)專家的研究,從哀牢山西北部的鎮(zhèn)沅古茶樹到勐海賀松餉大茶王,從無量山及普洱茶山箐的大茶樹到南糯山人工栽培的大茶樹和大茶園,不僅反映了哈尼族對茶葉種植的傳播史,實際上也是古代哈尼族遷徙的一條路線。茶用它的清香野趣陪伴著一個民族生息發(fā)展的漫長旅程,讓艱辛的旅途多了幾分溫馨和詩意。哈尼人栽種的大茶樹、大茶園從古至今就是普洱茶原料的重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