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界隱然也是一個江湖。
各地茶種不一,制法不一,氣候干濕與乎風俗習性不一,故口味不一,而泡法不一,也就有了流派之別。大體說來,各流派以地域為界,則如蜀中有花巧的一路,云南有沉郁的一路,閩粵有流麗的一路,東吳有簡淡的一路,此外還有寶島臺灣與東瀛兩道(抹、煎)的精細路數,近年也傳入內地,頗擁生徒。北方地區(qū),傳統(tǒng)上不太講招數,徑直泡來就是,只北京城內匯聚了天下各派名手,是藏龍臥虎之地。
這是民間的情形。
在國家,還有一個茶藝師的培養(yǎng)和等級評定制度,有全國統(tǒng)一的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通過以后就是拿了等級證書的茶藝師,這個相當于技師或者工程師的認證,其技能側重在茶葉的鑒定與評級之類,在茶的泡法上,不像民間流派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講究。然而畢竟是官方認可的,民間茶人雖然或有不服,但場合上還是恭敬有加。
各派高手固然挾技自重,坐鎮(zhèn)一方。如果誰要跨州越界,以茶會友,則必須小心從事,萬般地周到得體,才不致身陷險惡。在北京城內,尤其不可動輒月旦人物,評議茶事,一不留意就會與人交惡。
武林的江湖已經漸漸隱去,茶人的江湖正在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