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黑茶慢慢被人熟知,逐漸占據(jù)茶葉市場份額,漸漸受到人們的接受與喜愛。但很多人卻不知道如何正確的飲用黑茶。記者查閱資料以及采訪黑茶專家了解到,黑茶屬于后發(fā)酵茶,是很多緊壓茶的原料。由于采用的原料粗老,在加工制作的過程中,堆積發(fā)酵的時間較長,葉色多呈暗褐色,故稱黑茶。同時黑茶因為大部分是緊壓茶,壓制成磚型,散裝較少,并且以此為特色,所以被稱為緊壓茶。
黑茶葉張寬大,葉底黃褐,條索卷曲成泥鰍狀;色澤細黑,湯色橙黃,具有撲鼻的松煙香味。黑茶是我國特有的茶類,品種豐富、歷史悠久。早在北宋熙寧年間(公元1074年)就有用綠毛茶做色變黑的記載,制成的緊壓茶主要銷往西藏及其周圍國家地區(qū);部分內銷,少量外銷,因此又把黑茶制成的緊壓茶稱為邊銷茶。此茶主要供一些少數(shù)民族飲用,維吾爾族、蒙古族和藏族群眾喜好飲黑茶,并且將它們作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才有了“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一直流傳民間。
黑茶分為緊壓茶和散茶兩種,主要品種有云南的普洱茶、廣西的六堡散茶、湖南的黑茶、湖北的佬扁茶、四川的邊茶等。茶葉的沖泡,通常只要備茶具、備茶、備水,經(jīng)沸水沖泡便可以飲用。但要把茶中原有的色、香、味充分發(fā)揮出來,并不那么簡單,這要根據(jù)茶的不同特性,應用不同的沖泡技藝和方法才能實現(xiàn)。
中國的黑茶大多為緊壓茶,特別緊實。所以用開水沖泡很難浸出茶汁,飲用時需先將磚茶切碎,在壺中烹煮。在烹煮過程中,為了使茶汁充分浸出,有時還需要不斷攪拌。緊壓茶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內蒙古一帶,這些地方屬于高原地帶,氣壓低,燒水不到100攝氏度就沸騰。如果用沖泡法泡磚茶,茶汁很難浸出,這也是緊壓茶為什么不宜用沖泡法,而需用烹煮法較好的原因之一。
沖泡時,先將磚茶切碎,取適量茶投入壺中,洗茶。烹煮時,可根據(jù)個人喜好加入作料,采用調飲方式飲茶。第一泡茶,浸泡時間30秒至1分鐘,第二泡起累加20秒,可沖泡數(shù)次。黑茶是由黑曲菌發(fā)酵制成的,在發(fā)酵過程中產(chǎn)生一種普諾爾成分,具有防止脂肪堆積的作用。因此黑茶可以減肥,最好是喝剛剛泡好的濃茶。另外可在飯前飯后各飲一杯,長此下去會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