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tài)特征]
兵蟻體長6毫米,頭長(至上顎端)2.55毫米,寬1.33毫米,前胸背板長0.43毫米,寬0.9毫米,頭部暗黃色,腹部淡黃至灰白色。頭部背面觀卵形。上顎鐮刀狀,左上顎中點(diǎn)前方有一明顯的齒,齒尖斜向前,右上顎內(nèi)緣有一微刺。上唇舌狀。觸角15-17節(jié),前胸背板前部窄,斜翹起,后部較寬,前緣及后緣中央有凹刻。
[發(fā)生規(guī)律]
黑翅土白蟻的越冬期為11月至翌年3月,為害期為4-10月。有翅成蟲3月份開始出現(xiàn)于巢內(nèi),4-6月間在靠近蟻巢的地面上出現(xiàn)大量(100多個)形如圓錘狀的羽化孔突,在羽化孔下有成層排列的候飛室,候飛室與主巢間的距離一般為3-8米。當(dāng)氣溫上升到20℃以上時,白蟻即外出覓食為害。5-6月為有翅蟻分飛期,常飛出蟻巢交配或分巢。
[防治方法]
(1)堆草誘殺。在白蟻為害區(qū)域,挖深10厘米,直徑50厘米的淺穴,用嫩草覆蓋,每隔2-3天檢查1次,如有白蟻,即用20%氰茂菊酯1000倍液噴殺。
(2)放毒餌誘殺。將在20%氰茂菊酯100倍液中浸過的甘蔗粉用薄紙包成小包,放在桔樹基部附近,上蓋塑料薄膜,再蓋上雜草等物,誘白蟻啃食而中毒致死?;蛏⒃谟媚嗤林南伮飞?,使其帶毒返巢,傳至其他白蟻而共死。
(3)燈光誘殺。有翅蟻具趨光性,可在5-6月傍晚點(diǎn)燈誘殺,尤以悶熱天氣為佳。
(4)挖掘蟻巢,或向巢穴內(nèi)灌水,并切斷汲水線和透氣孔,以消滅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