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從風(fēng)冠山→背娃娃山→轎頂山→金鼎山有古道相接,這條占道要經(jīng)過大平掌,大平掌村上百級修整得很堅固的臺地、梯山就在古道兩旁古道經(jīng)過村子時被鋪成了石板路,一排排房子一個個院子就沿著石板路建蓋,石板路的行道樹就是茶樹,這種布局規(guī)劃今天還看得出。
大平掌村留存下來的200年以上的古茶樹不下200棵,其中樹齡500年以上樹干圍徑超過140厘米的還有七八棵,這些古茶樹在房屋前后古道兩邊臺地的地埂上,屬烏蠻種茶法,古道邊臺地的地埂上最大的一棵茶王樹其圍徑已超過2.1米,在它旁邊還有兩棵樹齡相近圍徑相近的已被攔腰砍斷的茶王樹樁,樹圍2.1米粗的大茶王印證著《蠻書》記載的茶出銀生城界諸山,大平掌村這棵幸存的大茶土離銀生占城直線距離僅有30多千米,說銀生茶不能漏掉它。
從大平掌村留下的七八棵樹圍超過1.4米的古茶樹來看,其樹齡、品種、種方法與河對岸的上村、蘆山村的相同,南詔國時期、大理國時期轎頂山下、背娃姅山下、石馬河兩岸都有村寨,兩岸居住的烏蠻人同時都在種茶大平掌村背后有條海拔高約2300米的山梁,翻過山梁便可看見林街鄉(xiāng)的磨刀河和金鼎山,大平掌村到磨刀河村1個小時便可走到,金鼎山→轎頂山→背娃娃山→風(fēng)冠山幾個古茶區(qū)連成一片,方圓兒十里1800米以上的村寨都有烏蠻們留下的銀生茶。
大平掌村現(xiàn)有60多戶人家,都?xì)w彝族蒙化人,村里姓何的較多,還有姓自、施、吳、畢、楊的,大平掌村的蒙化人稱他們的祖籍是江西南昌縣,以前在蒙化城住過。從他們的自述可知,他們是彝族和漢族結(jié)合的后裔,現(xiàn)在村里已沒人會講蒙化語,老人們說新中國成立以前就說漢話就不會講蒙化話了,但那時還穿蒙化人服裝,要拜土主廟、太陽廟,要祭竜。本內(nèi)容來自《茶出銀生城界諸山—無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