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經(jīng)常見到有人對普洱茶的曬青和烘青爭論不休。譬如:有的茶友認為xxx廠改制后就有很多茶都是烘青,喝起來味道也不錯??;xxx廠生產的產品都是烘青,根本不能叫做普洱茶等,諸如此類,數(shù)不勝數(shù)。事實上也真的有人喝了很多年普洱茶,卻真的搞不清什么是烘青。那么,烘青是什么?烘青的普洱茶適合收藏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說一說!
什么是烘青茶?
特點:烘干機內溫高80℃—130℃以上,只6-7分鐘,便結束干燥。
后期:高溫殺死茶葉內殘余的活性酶,中斷了繼續(xù)轉化的條件。
普洱茶中烘青有幾個特點:
一、香氣:濃郁,沉悶且有烘烤過的味道;
二、湯色:與最后一次干燥有關。1,干燥溫度過高,湯色清亮泛綠;2,溫度稍低,湯色微黃,但清澈度降低。
三、葉底:色澤統(tǒng)一,泛翠綠鮮嫩。烘青工藝是為提香所為,適宜鮮飲,不宜長期存放。
烘青茶有青香味,且干色澤一般表現(xiàn)為綠色,白毫較顯,一般用拿上手會看見白毫四散,飄在空中。因為干燥到位。但條索略粗松,因為制茶過程中如果揉捻過重、過長,則會出現(xiàn)黑條,干茶有明顯的火烘味,香氣較銳,沖泡后一般的茶湯會表現(xiàn)為黃綠色,或嫩綠色,翠綠色。滋味鮮爽,回甘,但不耐泡,葉底香氣一般不持久,因為高溫烘培后,部分香氣物質如芳香類會揮發(fā),所以香氣不持久,葉底表現(xiàn)為嫩綠,或綠亮。不會顯褐色。
烘青普洱是否具有存放價值?
按“普洱茶國標”,只有用“云南的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才能叫普洱茶。因此,烘青原料做的不能歸屬為后發(fā)酵的普洱茶,確切地說,應該定義為烘青綠茶。
由此,它們更不具備“越陳越香”的特點,只能作為綠茶短期內喝掉。
新茶辨別:
從外觀上區(qū)別:曬干墨綠,兩三年后茶菁開始油潤發(fā)亮,餅面緊結;烘干青綠,兩三年后光澤度下降明顯,餅面變松散;半烘半曬青綠偏灰。
從湯色上區(qū)別:曬青湯色是淺綠黃色,烘青湯色是青綠中帶黃色,半烘半曬湯色是金黃色帶青。
從香氣口感上區(qū)別:曬干短期有些太陽味,淡青草香或花香,香氣沉軟,兩三年后茶香明顯,湯水較稠,有膠質,很耐泡,越喝越甜;烘干茶有豆類香,入口清甜,香氣細銳而飄,兩三年后香氣下降很快且出現(xiàn)悶味,湯色濁,葉底韌性差;半烘半曬有豆類香,介于曬青與烘青之間;三者新茶明顯的區(qū)分主要在豆香香氣,通過是否有豆香來判斷是否進行了烘青,曬青的普洱茶略帶青味沒有豆香味。
對于苦澀度而言,如果是用一地區(qū)的小樹茶制作的烘青和曬青毛茶對比,自然是烘青毛茶苦澀度低。但前提是一定要拿同一地區(qū)的同一類茶做比較(比如拿老曼娥的茶和冰島的茶是不具對比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