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是一個巨大的空間,各種初制所,各種企業(yè)牌匾形成的主權勢力范圍,千萬不要只發(fā)“我與茶樹有張合影”和“我與茶農很熟悉”主題,也不要帶著成捆的人民幣去換一籮茶,任性分子固然好玩,但容易招惹人嫉妒不是?
再說了,這會暴露你只是茶山的出訪者,熟人誰需要帶錢去???更何況,城市土豪遇到茶山土司,人家有地有茶樹王,還有公主王子一堆,怎么比?
低調謙遜的做法是,認養(yǎng)幾棵古茶樹,茶山有基地,有初制所,有牌子與沒有牌子掛在茶山,信心指數截然不同。
開車,自己來。
菜茶,自己來。
炒茶,自己來。
掛牌,當然自己來。
就連泡茶,還是自己來。
公主、王子只是茶樹的看護者,我才是茶的收割者。什么都是親自,什么都要親歷,這次是純,配得上純料茶。
到茶山一日游,認識當地人已經略顯氣場不足,怎么也要往上十天半月,待上一個完整的采摘季,走村串巷,王子公主一一標好,七大姑八大姨家連預約都不用,推門而出就能舀到新鮮的雞湯。
拍照需謹慎,要避開熱門人家、熱門區(qū)域以及熱門大茶樹,弄不好自己才ps好,信號一延遲,發(fā)出來才發(fā)現別人早就滿朋友圈刷爆了。要是能去徒步3小時左右的地方,那里別說摩托車了,就是人走還要登山杖撐著,走一趟流汗超過2斤以上。遠離人家煙火,隨時會被大雨襲擊,偶爾來的冰雹,能在瞬間擊穿帳篷,再來一陣大風,眼看著破帳篷被風吹走,欲哭無淚,但為了茶,值?。o此不足以證明我對茶有多熱愛,無此熱愛不足以打動人,不打動人怎么完成銷售?茶山的故事是茶山的,我的故事才是我的,沒有你的參與,這個故事再好也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