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席配飾,是指除盛茶、泡茶、品茶等相關泡飲器具之外,在茶席席面布置時,使用插花、盆景、香爐、工藝品、日用品等對茶席進行恰當點綴。
茶席配飾選擇的余地相當大,一般來說,配飾的選用宜簡不宜繁,選用同色系或互補色系的配飾不容易出錯;而屬于跳躍或反差強烈色系的配飾雖然裝飾效果好,但對布置者的藝術鑒賞能力要求比較高。
我國在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插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并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插花藝術的興起應歸于人們對花、草、木、石等這些自然之物的喜愛,想通過對花卉的定格來表達一種意境來探尋生命的真實。
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推崇,“點茶、掛畫、插花、焚香”作為“文人四藝”廣泛流行于文人雅集活動中。
至明朝,茶席中擺置插花已十分普遍。并有插花專著問世,如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瓶史》等,插花藝術發(fā)展到明朝,已達鼎盛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相當成熟和完善,在風格上,強調簡潔的造型、自然的抒情、淡雅明秀的色彩。中國近代由于戰(zhàn)亂等諸多因素,插花藝術在民間得不到發(fā)展。
茶藝中的插花藝術,茶席中的插花,與一般的花藝不同,講究的是素、雅、簡和茶席的和諧。插花藝術是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茶的精神,提升茶席的氣質,切合茶師所處的心境與環(huán)境。
一、茶席插花的花材選擇
選擇花小而不艷,香清而淡雅的花材,最好是含苞待放或花蕾初綻的花,花朵不要繁多,也可以選用干花花材或者人造花材。太艷、太麗、太喧、太濃之花皆不適合入茶席,因為會奪茶之真味,唐代李商隱在《雜纂》就認為“對花吃茶殺風景”,然而明代曹臣在《舌華錄》中則說“花令人韻”,韻是一種極具藝術化的氣質之美,他認為花在茶席中能起到不凡的效果?,F(xiàn)在的茶師也亦喜歡在自己的茶席中配上一品素雅小插花。
二、茶席插花的花器選擇
一般以竹、木、草編、藤編、陶、瓷、紫砂等為主。竹制、木、草編、藤編采用自然的植物材質,本身便顯拙樸,比較適宜自然情趣的造型,基本利用原紋原質的原色。陶器推薦選擇素面并不添色的,瓷質宜為青色、白色,紫砂最好選深色。
三、茶席中插花的形式
可以有直立式、傾斜式、懸崖式、平臥式四種方法。需講究虛實相宜、高低錯落、疏密有致、左右呼應、上輕下重、上散下聚等,且插花僅僅是茶席的襯托,切記喧賓奪主。
四、茶席插花的意境創(chuàng)造
要與茶席主題互相呼應,并能為突出茶席主題營造意境,在短暫的瞬間,轉化為永恒的心靈注腳。創(chuàng)造手法主要有具體表現(xiàn)和抽象表現(xiàn)兩種。
一個質樸的黑色鑄鐵壺,只是隨意添了一把白色霞草,便充滿了散淡之美。下面襯一塊石板,更添自然生氣。飲茶時搭配的插花,以顏色素淡雅致為好,這樣才能給人以清雅脫俗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