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認真的品茶么?茶葉沖泡到茶滋味完全溢出的情況下之中,一口茶進去之后,有計算過生津回甘多長時間嗎?
補充:
問:為什么要探討生津回甘時間長短?
答:因為生津回甘時間長才能形成普洱茶的韻,有人說是喉韻。當然我們喝茶不止喝一口,而是連續(xù)喝幾口或者說幾杯,這樣由于每口的滋味積累也會形成普洱茶的韻,但是這種形成的韻跟一口茶形成的韻完全不能比。
文/普洱茶丸子,— 表示對上一條觀點的回復
@傻子也愛茶:時間可以量化,但感覺強烈程度卻很難量化。茶葉是一個很奇怪的東西,產品可以做到很多的量化,但于每個人的感覺卻無法完全量化的。
@傻子也愛茶:強,時間就會長點,弱,時間就會弱點。啥子i不相信強弱程度不同的茶,回甘時間是相同的。
—@普洱茶丸子:強弱每個人感受的不一樣,布朗山比易武山的來得強,但并不代表布朗就比易武的生津回甘時間長。
@吳興茶少:會停頓一會兒,才有體會回甘。
—@普洱茶丸子:我感覺一些樹齡小的茶葉在口腔的生津回甘時間很短,說通俗點就是一下就過了。而樹齡大的則可以停留的時間長些,久久不散。
@茗時今:好的新茶通常會回甘很久試過喝了半個小時后喉嚨還會有些回甘的存放久了的好像回甘沒那么久。
@燕趙布衣:茶各有不同,人亦各有不同,這不是吹毛求疵嗎?
—@普洱茶丸子:對的,有人喜歡生津回甘來得快去得的,有人喜歡持久的。只是認真的去品,不是品不出差別,只是很多人不在意。
@雪夜同行:我喝茶比較快些,在單位可能會慢慢品,因為單位沒有條件燒開水,只能用保溫杯從家?guī)У絾挝?,喝完就沒了,舍不得大口喝。
@洞庭飄雪:很多所謂的純料大樹新茶時這些指標還說的過去。過幾年往往大跌眼鏡,反正屬于你如果覺得好喝就趕緊喝掉為妙的類型,歪歪以后會更好。等著哭吧。喝古純的會說,這是不懂喝普洱,賣古純的會說你買的時候上當受騙了,不信試試我的,這話可能是實話。誰喝誰知道稀飯自己杯里的茶才最重要。喝茶到最后,稀飯折騰求真的,多半都成了古純專家,山頭、春夏秋冬料,一看便知。不稀飯折騰的,買點甲沱了事,反正都是茶,區(qū)別不大。
以上觀點通過網絡整理,不代表任何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