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一提到清朝宮廷普洱茶膏,很多人都把它和傳統(tǒng)大鍋熬制的茶膏聯系起來,其實這是不正確的。
大鍋熬制的茶膏,在反復高溫熬制中,其諸多的生物酶消失,使茶膏后續(xù)的轉化缺乏“動能”,只能向霉變轉化,不可能長期存放;二是茶葉在高溫的狀態(tài)下,大量營養(yǎng)物質會隨水蒸氣一并揮發(fā),必然造成產品的某種缺失。
而清朝宮廷普洱茶膏采用的則是“小榨去水、大榨出膏”、低溫干燥的工藝,二者根本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制作方法,由于宮廷普洱茶膏的這種特殊的制作工藝,使得它的品質要遠遠優(yōu)于大鍋熬制的茶膏,也使得它可以長久的保存。故宮博物院里面至今還保留著清光緒年間的普洱茶膏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