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生產(chǎn)制作的工藝流程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1)采茶時間是關(guān)鍵,太早上山采茶, 鮮葉會有露水,苦與澀的比例會較重,因水量增高,茶香明顯不揚。
(2)一心二葉慢慢細工采取,5-6葉就置放茶袋,避免鮮葉在手中或茶袋中折傷壓損(走水會阻斷)。
(3)送到初制茶場的鮮葉一定要小心且快速的攤開(厚薄有一定工序)此 時就叫室內(nèi)靜置。
(4)手工炒菁,揉捻工序是茶湯清澈否的指針依據(jù)。
(5)機器揉捻。
(6) 將揉捻好的茶菁曝曬在陽光下就叫曬青。
(7)人工“抓尖撿黃”,抓上選芽尖加重萌芽,讓餅面好看些,撿黃葉去茶梗使茶品質(zhì)穩(wěn)定。
(8)稱重工序:由于鮮葉較干易斷損,需要小心慢慢來。
(9)入筒與蒸軟,注意水質(zhì)的清澈度及蒸氣的水味。
(10)整口理袋,將尾布整理成圓球狀以利壓模時平坦。
(11)最好是使用25-35公斤左右的石模,餅面約在20-21公分比較理想,(有利于375公克的茶體呼吸)。
(12)當茶餅從石模下取出時最好能靜置等待與空氣相對溫度相同時才能取出,否則餅形的完整度會失去。
(13)退水去干,自然晾干,讓原本過高的含水量退到正常值的7-9%左右。
(14)初干的茶品一般大都使用梧桐樹做成晾干架,穩(wěn)定無雜味,等待包裝,七餅為一筒所以叫七子餅。
(15)每筒綁六道,再用竹皮編外籃,每籃(支)原本是12筒(84片)后來因搬運不便,就改成6筒42片為1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