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采】
黃旦植株小喬木型,中葉類,早芽種。樹姿半開展,分枝較密,節(jié)間較短;葉片較薄,葉面略卷,葉齒深而較銳,葉色黃綠具光澤,發(fā)芽率高;能開花,結實少。一年生長期8個月。適應性廣,抗病蟲能力較強,單產(chǎn)較高。適制烏龍茶,也適制紅、綠茶。制烏龍茶,香奇味佳,水色金黃,葉底黃亮,獨具一格。
【采制】
由于茶樹品種和制作上的特色,形成了黃旦獨特的品質(zhì)。由黃旦品程制成的黃金桂成品茶,其“貴氣“主要顯示在“一早二奇“上。一早,即萌芽、采制、上市早。黃旦一般為4月中旬采制,比一般品種早10余天,比鐵觀音早近20天。二奇,即外形“黃、勻、細“,內(nèi)質(zhì)“香、奇、鮮“。成品茶條索緊細,色澤潤亮金黃。香氣優(yōu)雅鮮爽,略帶桂花香味,葉底中央黃綠,邊緣朱紅,柔軟明亮,素以“一聞香氣而知黃旦“而著稱,古有“未嘗天真味,先聞透天香“之譽。品馀精品黃金桂,湯色金黃明亮,輕啜滿口生津,滋味醇細甘鮮,令人心曠神怡。黃金桂正因挾獨特的品格和上市早的優(yōu)勢,贏得市場,倍受茶人青睞。
黃旦的采制工藝是烏龍茶中風格有別于鐵觀音的又一極品。采制工藝十分“考究。只有掌握恰當,才能充分發(fā)揮其品種特征。黃旦一年可采四至五季,即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和冬茶(又稱冬片)。春茶萌芽期一般在三月上、中旬,采摘應擇新梢伸育形成駐芽后,頂葉呈小開面或中開面時采下二、三葉。過嫩成茶香低味澀,過老則香粗味淡;同時,要注意輕采輕放,及時收青,妥為貯運,防止劣變。黃旦梗細小,葉較薄,氣孔大而密,含水量少且散失快,易發(fā)酵,在初制時仍按照閩南烏龍茶的初制工藝進行,即鮮葉、涼青、曬青、搖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復烘、復包揉、烘干,但尤其要注意把握有利于“保水保青“的技術要點,曬青應比鐵觀音輕,搖青也宜輕,轉數(shù)宜少。前幾次涼青時間宜短,待鮮葉青氣消失、清香顯露、散發(fā)出馥郁茶香,葉面呈青綠色,有光澤,葉蒂青色,葉緣米紅色,葉面略卷,即可進行炒青。則還應注意的是,炒青時間宜短,但要炒透,烘焙溫度宜稍低,火候宜稍輕,才能保證成荼香氣清純。
黃金桂早在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就山金泰茶莊經(jīng)營,主銷漳州再轉香港、新加坡等地。1982年3月,安溪茶廠生產(chǎn)的“特級黃金桂“被商業(yè)部評為“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1984年,黃旦在全國茶樹良種評審會被認定為“全國良種“。1985年黃金桂被農(nóng)牧漁業(yè)部和中國茶葉學會評為“中國名茶“。1986年又被商業(yè)部授予“全國名茶“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