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俗文化是如何成就日本茶道的

發(fā)布時間:2024-04-07
茶從中國傳到日本已經(jīng)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并演變成日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茶道,形成一種修身養(yǎng)性,吟味自然,激發(fā)美感,創(chuàng)造意境的綜合性藝術(shù)——“置其炭,掛其釜,插其花,飾其具,移山川自然之水石于一室中,賞四序風花雪月之景,感草木繁榮之時,迎客而成禮敬。于釜中聞松風之颯颯,忘世中之念慮,瓶水涓涓流于一勺,洗心中之塵埃,直入人間之仙境也。”(澤庵《結(jié)繩集》,見鈴木大拙《鈴木大拙說禪》,張石譯)
而日本人也一直孜孜不倦探究日本茶文化的根源,最近竟在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化中找到了日本茶之根源。
茶樹原為中國南方的嘉木。中國人飲茶,據(jù)說始于神農(nóng)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三皇五帝時代的神農(nóng)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傳,黃帝則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茶樹在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qū)廣泛栽培。茶樹葉子制成茶葉,泡水后使用,有強心、利尿的功效,茶與可可、咖啡并稱當今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
古代巴蜀地區(qū)有時把茶作為一種靈丹妙藥飲用。南朝齊梁時道家人物陶弘景在其《雜錄》中說:“苦荼輕身換骨,昔丹丘子、黃山啟服之”。這里所說的丹丘子是一位仙人。
首次在中國對茶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論述的是唐代陸羽(733—804年)的《茶經(jīng)》。此書較系統(tǒng)地論述了茶樹栽培方法、茶葉的收獲方法及工具、燒茶、飲茶的方式及歷史等。
《茶經(jīng)》對茶的制法、茶葉的鑒別、使用的器具和燒茶的薪火、使用哪種水燒茶、煎茶的火候、茶葉加工的要求、煮茶的方法、飲茶的時節(jié)及飲茶時的禮儀作法都做了較詳細的記述,也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茶道”:“茶有九難:一曰造,二曰別,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飲。陰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別也,膻鼎腥甌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飛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內(nèi)生非炙也,碧粉縹塵非末也,操艱攪遽非煮也,夏興冬廢非飲也。夫珍鮮馥烈者,其碗數(shù)三;次之者,碗數(shù)五。若坐客數(shù)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已下,不約碗數(shù),但闕一人而已,其雋永補所闕人”。
喝茶的習慣和茶的制法是在平安時代,由遣唐使帶回日本。據(jù)平安初期(815年)成書的《日本后記》記載,當時的僧侶大僧都永忠在近江的梵釋寺向嵯峨天皇獻煎茶,這是有關飲用日本茶的最初的記述。當時的中國茶是與現(xiàn)代的烏龍茶相似的,是一種微發(fā)酵的茶餅。正是這個茶的顏色,才是現(xiàn)代日本人所說的“茶色”。如果按照現(xiàn)代日本的茶色,日本的茶應該是綠色。在當時,與其說日本人把茶作為嗜好品,不如說是當藥來使用。當時茶的產(chǎn)量還很小,不可能像日常飲料那樣隨便喝多少都行,因此只是煎必要的量來喝,后來在僧侶間和貴族社會漸漸演變?yōu)轱嬃喜?。原題:《日本的茶文化來源于中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
上一個:德國Honsberg壓力傳感器UNICON-P正確安裝方法
下一個:無網(wǎng)絡單向地磅如何掃碼預約過磅

安卓手機備份到新手機(安卓手機備份轉(zhuǎn)移到新手機)
大鼠細胞周期素D3(Cyclin-D3)ELISA試劑盒注意事項
貼片電容如何識別體積大小
水仙花莖線蟲病防治
婚禮祝福語大全父母
什么是膨脹珍珠巖水泥漿?
實用干貨:招投標的157個重要時間點(四)
橋式尼龍拖鏈是提升機械裝置性能的關鍵組件
噴泉曝氣機機體采用優(yōu)質(zhì)SUS304、316不銹鋼制造,耐腐蝕
開車闖紅燈多久可以查詢結(jié)果
十八禁 网站在线观看免费视频_2020av天堂网_一 级 黄 色 片免费网站_绝顶高潮合集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