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秋茶
古人說“春茶苦,夏茶澀,要好喝,秋白露(指秋茶)”。
秋茶,是二十四節(jié)氣立秋至白露之間采摘的茶,又叫“谷花茶”。秋季氣候條件介于春夏之間,茶樹經(jīng)春夏兩季生長、采摘,新梢內(nèi)含物質(zhì)相對減少,葉色較黃,芽葉較瘦小,且大小不一,對夾葉多,葉張較薄、葉緣鋸齒明顯;內(nèi)含物質(zhì)含量少,滋味平和,水薄甘甜,香氣較高。
秋茶,歷史記載并不多,大概因為唐代以前,茶農(nóng)只采春茶,秋冬茶一概留養(yǎng)的緣故!只在晚唐期間,一位和杜甫齊名的詩人許渾的詩里見到“秋茶垂露細,寒菊帶霜甘”的句子,另張籍也在《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里提到:“秋茶莫夜余,新自作松漿。”寥寥無幾的敘述里,雖無法窺見秋茶之全貌,但也見,從晚唐起,民間已有喝秋茶的習慣!
秋茶真正的普及,大約還是從宋朝起,陸游曾在詩里提到:“園丁種冬菜,鄰女賣秋茶。”及“鄰父筑場收早稼,溪姑負籠賣秋茶。”深諳養(yǎng)生之道的陸游,一生愛茶、癡茶,想必對秋茶亦是甚為喜愛的,不然,也不會“初到榮州”,就急忙“地爐堆獸熾石炭,瓦鼎號蚓煎秋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