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孔樁施工
1、鉆孔樁的分類
鉆孔樁按成樁工藝可分為:回旋鉆孔(正循環(huán)、反循環(huán))、沖擊鉆孔、旋挖鉆孔、人工挖孔 鉆孔樁按受力方式可分為:柱樁(端承樁)、摩擦樁
2、鉆孔方法的選擇
回旋鉆孔:正循環(huán)鉆機適用于黏土、粉土、砂性土等各類土層的樁基施工。反循環(huán)鉆機適用于粘性土、砂性土、卵石土和風化巖層,但卵石粒徑小于鉆桿內(nèi)徑的2/3,且含量不大于20%。
沖擊鉆孔:沖擊鉆適用于卵石、堅硬漂石、巖層及各種復雜地質(zhì)的橋梁樁基施工。
旋挖鉆孔:旋挖鉆適用于砂類土、碎(卵)石土或中等硬度以下基巖的橋墩樁基施工。
人工挖孔:適用于無水、少水,孔壁不易坍塌、孔深少于20米的柱樁樁基施工。
在鉆孔方法選擇上一定要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適宜的鉆孔方法。如:工期安排、地質(zhì)條件、環(huán)境因素(水源、電力等)、業(yè)主要求等
回旋鉆孔:工藝流程圖
施工準備:鉆孔場地應清除雜物、換除軟土、平整壓實,場地位于陡坡時應挖成平坡,困難時用枕木或型鋼搭設工作平臺,平臺必須堅固穩(wěn)定,能承受施工作業(yè)時所有靜、活荷載,同時還應考慮施工設備能安全進、出場。鉆孔場地位于水中或淤泥中且水較淺(通常在1.5米以內(nèi))時,宜采用筑島法。島頂面通常高出施工水位0.75~1.0m。筑島頂面按兩邊各留置 5米襟邊,其他兩邊留置3米襟邊即可。
埋設鋼護筒:護筒選用δ=8~10mm的鋼板,一般分節(jié)高度為2米,可視地質(zhì)情況適當加長,護筒內(nèi)徑比樁徑大20cm,護筒頂面高出施工地面20~30cm。岸灘上護筒埋置深度符合下列規(guī)定: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1m,砂類土不宜小于2m。當表層土松軟時,將護筒埋置到較堅硬密實的土層中至少0.5m;埋設時應在護筒四周回填黏土并分層夯實;護筒頂面中心與設計樁位允許偏差不得大于5cm,傾斜度不得大于1%。
開挖泥漿池、制備泥漿:泥漿原料宜選用優(yōu)質(zhì)黏土,有條件時,應優(yōu)先采用膨潤土造漿。根據(jù)地層情況及時調(diào)整泥漿性能,泥漿性能指標如下:泥漿比重:1.01~1.15。膠體率:不小于95%。粘度:一般地層16~22s,松散易坍地層19~28s;含砂率:新制泥漿不大于4%。ph值:大于6.5。
鉆孔:鉆進過程中及時濾渣,同時經(jīng)常注意地層的變化,在地層的變化處均應撈取渣樣,判斷地質(zhì)的類型,記入鉆孔記錄表中,并與設計提供的地質(zhì)剖面圖相對照,鉆渣樣應編號保存,及時、準確的填寫鉆孔記錄,以便分析備查。鉆機開鉆前應根據(jù)護樁檢查孔位偏差;檢查泥漿各項指標達標,如果超出規(guī)范應及時調(diào)整。
清孔的標準:排出或抽出的泥漿手摸無2~3mm顆粒;泥漿比重不大于1.1;含砂率小于2%;黏度為17~20s;澆筑水下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厚度柱樁不大于5cm、摩擦樁不大于20cm。嚴禁采用加深鉆孔深度方法代替清孔。
成孔檢測:除泥漿各項指標外,還必須檢查樁徑、樁長、樁身傾斜度。樁長采用測繩直接測量。樁徑、樁身傾斜度采用探孔器檢測,探孔器制作如下:
鉆孔樁鉆孔允許偏差及鉆孔樁鋼筋骨架允許偏差
灌注水下混凝土:
樁基混凝土采用罐車運輸,配合導管灌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計算和控制首批封底混凝土數(shù)量,下落時有一定的沖擊能量,并能保證導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得小于1m并不宜大于3m的要求;漏斗底口處必須設置嚴密的隔水裝置,并能順利排出導管底口。灌注開始后,應緊湊連續(xù)地進行,嚴禁中途停頓。
在灌注過程中,應防止混凝土拌和物從漏斗頂溢出或從漏斗外掉入孔底,使泥漿內(nèi)含有水泥而變稠凝結(jié),致使測探不準確。灌注過程中,應注意觀察管內(nèi)混凝土下降和孔內(nèi)水位升降情況,及時測量孔內(nèi)混凝土面高度,正確指揮導管的提升和拆除。當混凝土澆筑面接近設計高程時,應直接取樣確定混凝土的頂面位置,保證混凝土澆筑面高出樁頂設計高程0.5~1.0m;樁頭處理時將超灌段混凝土鑿除。在拔出最后一段長導管時,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樁頂沉淀的泥漿擠入導管下形成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