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黎標
淘金彩梅即杰拉爾頓臘花,拉丁名geraldtonwax,又名風蠟花或蠟花。桃金娘科植物,原產(chǎn)于澳大利亞西部地區(qū),現(xiàn)在已經(jīng)廣泛種植,成為澳大利亞最重要的鄉(xiāng)土野生木本花卉品種,也是澳大利亞主導性的出口商品花卉。淘金彩梅為多年速生常綠喬灌木,耐旱,耐瘠薄,適應性強,在-3℃至40℃的溫度條件下均可生長,在嚴寒地方可在溫室大面積栽培,植株可高達10米左右。葉片為對生線形葉,似松針,四季常青?;ㄋ泼坊?,花瓣蠟質(zhì)有光澤,為粉紅色或白色,配以紫色或金黃色的花心。當年生小苗即可開花。3年內(nèi)最高可達3米,4年樹胸徑達4至5厘米,樹形美觀,能在冬季最冷時綻放出粉紅花、白花,采摘做切花時花期長達1至2個月。它不僅花香撲鼻,枝干、葉也有清香,聞之沁人心脾。淘金彩梅為新一代木本切花可用做高檔鮮切花、綠化景觀樹、觀賞盆景、香精萃取等,具有較高的觀花、觀葉及經(jīng)濟價值。
一、栽培技術(shù)
淘金彩梅是多年速生常綠喬灌木,且耐旱,適應性強。在科學管理下,一年四季均可開花,盛花期為12月至翌年3月底。根據(jù)當?shù)貧夂驐l件精細管理,能將盛花期延長到6月份。在其他各個月份,仍然有部分植株開花。
淘金彩梅引進我國后,經(jīng)過合理布點栽培示范,已經(jīng)證明在我國可廣泛栽培。大致可分為:露地栽培區(qū)(冬季外界最低溫度在-3℃以上的地區(qū));冷棚栽培區(qū)(冬季冷棚或日光型溫室最低溫度在-3℃以上的地區(qū));加熱溫室栽培區(qū)(冬季加熱溫室的最低溫度在-3℃以上的地區(qū));室內(nèi)盆栽區(qū)(冬季室內(nèi)最低溫度在 -3℃以上的地區(qū))。
淘金彩梅在15℃至35℃的溫度條件下生長最好,雨熱同期的地區(qū)生長最旺。能耐-3℃的低溫和40℃的高溫,但不耐霜凍,霜凍會使花和花芽受凍,從而影響花的質(zhì)量,嚴重時會導致幼苗死亡。要想獲得較好的切花,一般需要有4周低于12小時的短日照,短日照的天數(shù)越多,植株上的小花也越多。
淘金彩梅的花蕾在秋天開始出現(xiàn),在澳大利亞6至10月是盛花期,在北半球地區(qū)花芽在10至11月出現(xiàn),開花至翌年春天。另外,雖然淘金彩梅在大多數(shù)類型的土壤中均能生長,但喜ph值為6.0左右的微酸性且排水良好的土壤和干燥的環(huán)境。
二、移栽定植
小苗移栽時,如果是裸根苗,應在買回后,盡快栽入營養(yǎng)缽,放置在搭建好的塑料薄膜小棚內(nèi)管理10天左右,小棚上方必須要有遮陽網(wǎng)以控制強光照。保持葉面的水分,防止葉片失水。每天中午前后用人工或自動噴霧補充空氣濕度。溫度高時要通風換氣,早晚也要各換氣1次,注意加濕,嫩枝葉絕對不能萎蔫。另外,由于淘金彩梅的植株根系較脆,易折斷,在移栽時要特別小心保留好根系,大約移栽10多天后成活。移栽后的20天內(nèi),一定要適當保持葉片的水分和溫度,做好遮陰,控制澆水的次數(shù),注意排水,防止根系腐爛。移栽1個月后,可撤掉遮陽網(wǎng)接受充足的陽光,水分可逐步減少,3天左右澆1次水即可。以后10天左右結(jié)合澆水施用一些稀薄農(nóng)家肥。每6天左右噴1次葉面肥,以促進植物旺盛均衡生長。
盆栽時其他管理措施基本同上述情況,露地種植時只要完整地帶上原容器內(nèi)的土坨,選擇陰雨天或傍晚時間定植,及時澆足定根水,保證不散坨、不傷根,苗木在定植7天后不萎蔫,成活率就可達95%以上。
三、施肥
對大多數(shù)淘金彩梅品種而言,適當?shù)牡士梢栽黾又﹂L、減少黃葉及不正常葉,增加商品枝的產(chǎn)量,還可延長扦插壽命,但氮肥過量,尤其在開花期間過量會導致花外新枝的徒長,從而降低花的質(zhì)量。適量的鉀肥也可增加商品枝的產(chǎn)量,但磷肥過量則對植株有毒害作用。因此,施肥時應以硫酸銨和硫酸鉀或硫酸銨和硝酸鉀為主,當花芽產(chǎn)生后停止施肥。同時,不必每年補充磷肥,如果澆灌水或土壤中硝酸鹽含量較高,應根據(jù)實際情況改變氮肥的施用量,對幼苗還應適當減少,也可通過葉面噴施。
在種植初期應經(jīng)常向植株澆水,但不能過多,植株成活后的澆水量隨土壤和天氣狀況而不同。定植成活的淘金彩梅植株,由于根系較深,主要吸收土壤60厘米深處的水分,因此相當耐旱。
四、病蟲害防治
由于淘金彩梅的植株有香味,危害淘金彩梅的害蟲并不多。氣候較濕潤的地方,土傳病菌如疫霉和腐霉等會引起植株根部、根頸部出現(xiàn)病害,嚴重時甚至會使整株受到威脅。應該選擇壯苗栽培,注意不過量澆水,并選擇排水性好的土壤?;颐共∈且环N在濕潤環(huán)境中經(jīng)常在花瓣和葉上發(fā)生的病害,可通過田間噴霧撲海因防治。
五、修剪與包裝
淘金彩梅的幼苗不需要進行修剪定型。首次修剪常在第一次開花后,如果首次開花的花枝較短,仍可不修剪,如果花枝較長,可結(jié)合采花進行第一次修剪,但剪去的枝葉量應少于總枝葉量的1/2至2/3。切花采收時,應選剪花蕾飽滿、無黃葉和病蟲害、20%至70%的小花已開且花色正常的枝條。采收應在早上溫度較低時進行,采后盡快放在硫代硫酸銀溶液中進行根部浸泡,避免與乙烯類物質(zhì)接觸,并置于0℃至2℃的環(huán)境中等待分級包裝。
分級主要以花枝長短為標準,美國市場按50至60厘米、60至70厘米、70至80厘米及80至100厘米分4級,包扎時前三者均以400克為1束,80至100厘米級無重量限制。日本市場的標準按60至70厘米、70至80厘米和80至100厘米分3級,前兩者10支為1束,后者5支為1束。用橡皮筋進行包扎,包扎時以枝條頂梢整齊為準,基部的橡皮筋應緊繞幾圈,枝條上部葉應保持松散。包裝前應將整個花束浸在含有殺菌劑和溴氰菊酯類殺蟲劑的混合液中,取出風干后進行包紙和裝箱(用泡沫箱最好,夏季高溫時應放幾個冰塊),裝箱后立即發(fā)貨或放置在3℃左右的條件下冷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