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葉樹天牛
coniferouslonghornbeetle
為害各種針葉樹種的鞘翅目(coleopl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昆蟲的總稱。在中國,為害針葉樹的天牛種類很多,除極少數(shù)種類外,大多侵害生長衰弱的樹木和伐倒木,林木遭受其他災害(如食葉害蟲、水旱災害等)后生長受阻,天牛也常乘虛而入,造成林木大片死亡。由于幼蟲在木質(zhì)部鉆蛀大形坑道,可使材質(zhì)嚴重受損,造成重大經(jīng)濟損失。
種類及習性
針葉樹天牛主要有下述種類:
雙條杉天牛
(semanotusbifasciatus)。成蟲體扁平,體長8~20毫米,寬1.6~6.5毫米。頭和前胸黑色,觸角和足黑褐色,鞘翅上有棕黃色或駝色寬帶兩條,表面稍帶油紙光澤,具細刻點。雌蟲觸角僅體長的1/2,雄蟲的約為體長的3/4。前胸兩側弧形,具有較長的淡黃色絨毛,背板中部有5個光滑的瘤狀突起,排列成梅花形。足及腹部均披絨毛。卵白色,橢圓形,長約2毫米。幼蟲乳白色,成熟時體長13~22毫米,近圓筒形,頭部有一黃褐色三角形斑紋。蛹淡黃色,長15毫米左右)。分布于中國的北京、河北、陜西;朝鮮、日本等國也有分布。為害側柏、圓柏、羅漢松等屬樹種。1年1代,以成蟲在被害樹干內(nèi)越冬,翌年3~4月間咬破羽化孔飛出,產(chǎn)卵于樹皮裂縫內(nèi)。幼蟲取食韌皮部,觸及邊材,蟲道扁而不規(guī)則,充滿細屑。隨著被害樹木逐漸枯萎,幼蟲可逐步深入邊材約10毫米左右,8月下旬開始老熟化蛹,10月間羽化為成蟲越冬。
粗鞘雙條杉天牛
(s.sinoauster)。形態(tài)與雙條杉天牛十分相似,體形略大,18~25毫米。鞘翅表面粗糙,刻點較大,兩個鞘翅上的黑橫帶左右相連或不相連,有時僅為黑斑點。分布于中國的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是杉木最重要的害蟲之一。生活史和生活習性也似雙條杉天牛,但部分幼蟲會發(fā)生滯育現(xiàn)象,當年即以幼蟲越冬,次年發(fā)育至成蟲越冬后,至第3年春始飛出為害,2年1代。各地幼蟲滯育的比例10~50%不等。
云杉小墨天牛
(monochamussutor)。成蟲體長15~24毫米,寬4.5~7毫米。體黑色,有時略帶古銅色光澤、被稀疏的灰色至棕黑色絨毛。雄蟲觸角超過體長1倍多,黑色密布細顆粒。雌蟲觸角超過體長的1/4或更長,從第3節(jié)起,每節(jié)基部被灰色毛。頭部刻點密,頭頂?shù)妮^粗糙。前胸背板在中央前方略有皺紋,側刺突粗壯、末端鈍圓;雌蟲前胸背板中區(qū)前方有2個淡色小斑點。小盾片具灰白或灰黃色毛斑,中央有無毛細縱紋一條。鞘翅黑色,絨毛細而短,刻點粗糙。腹面被棕色長毛。分布于中國的東北、內(nèi)蒙古、山東;歐洲、蘇聯(lián)亞洲部分、朝鮮、日本等也有分布。為害云杉、冷杉和落葉松等樹種。1年1代,以幼蟲越冬,6月成蟲外出活動,7月中旬以后全部死亡。幼蟲蛀食韌皮和木質(zhì)部,坑道深入木質(zhì)部7~8厘米后折向樹皮處,呈鐮刀形。
云杉大墨天牛
(m.urussovi)。蟲體長20~36毫米,體寬5.5~11毫米。黑色,帶墨綠或古銅色光澤。雄蟲觸角約為體長的2~3.5倍,雌蟲觸角比體略長。前胸背板近方形,中區(qū)有3個瘤狀突起,兩前一后,排成三角形。側刺突圓錐狀,但末端不很尖銳。小盾片全部密被灰黃色絨毛。鞘翅狹長,越近末端被毛越密,基部近1/3處有一條橫向壓痕,基部因而顯得較鞘翅部分隆起。雌蟲鞘翅中部有灰白色不規(guī)則毛斑。翅面隱約具3條微微隆起的細縱紋。分布于中國的遼寧、吉林、黑龍江、內(nèi)蒙古、河北等地;蘇聯(lián)、芬蘭、蒙古、朝鮮和日本也有分布。為害紅皮云杉、魚鱗云杉、臭冷杉等,是北方針葉樹木材的主要害蟲。2年1代,少數(shù)1年或3年1代,以幼蟲越冬。6月下旬至9月上旬為成蟲活動產(chǎn)卵期,卵產(chǎn)在眼形刻槽內(nèi)。幼蟲化后取食韌皮部,8月上旬作橢圓形孔侵入木質(zhì)部,坑道深8~12厘米,并在其中越冬,翌年5月再回到韌皮部取食,7月幼蟲老熟,再次侵入木質(zhì)部作馬蹄形或弧形坑道越冬,坑道全長可達20.3~33.4厘米,第3年5~7月中旬化蛹,羽化。成蟲取食嫩枝樹皮作補充營養(yǎng)后才能交配產(chǎn)卵,產(chǎn)卵前期10~21天。
松墨天牛
(m.alternatus)。又名松天牛、松褐天牛。成蟲體長15~28毫米,寬4.5~9.5毫米,橙黃色至赤褐色。雄蟲觸角超過體長1倍多,雌蟲超過體長1/3。前胸多皺紋,側刺突較大,背板有2條較寬的橙黃色縱紋和3條黑色的縱紋相間。小盾片密被橙黃色絨毛。鞘翅上有黑色與灰白色方形或長方形斑點相間組成的5條縱紋分布于中國的河北、江蘇、山東、浙江、湖南、廣東、廣西、臺灣、四川、云南、西藏等地;也分布在日本等國。為害云杉、冷杉、落葉松等屬樹種。在湖南1年1代,4月中旬成蟲開始羽化,5月為活動盛期。卵產(chǎn)于眼狀刻槽內(nèi),幼蟲坑道“u”形,長約5~10厘米。
防治方法
主要是加強營林管理,注意防止食葉害蟲以及火災等的損害以增強樹木的抗性;木材采伐在成蟲不活動期進行,夏季采伐原木要及時運出林外,及時制材或歸楞后用殺蟲劑噴灑以防成蟲產(chǎn)卵;遇水、旱、火災、大片林木生長不良時,在天牛成蟲活動期噴灑倍硫磷、殺暝松、馬拉硫磷或溴氰菊酯等殺蟲劑毒殺,或及時將林木采伐利用。對雙條杉天牛和粗鞘雙條杉天牛等小形天牛,可在幼蟲期繁殖釋放管氏腫腿蜂,也可用餌木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