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茲于水」
好茶須好水,這已是千百年來的茶人共識。而偏偏有一種水適不適合用來煮茶卻自古以來就難有定論,那就是雪水。
關于用雪水煮茶,最有名的莫過于陶谷黨姬在雪中“掃雪烹茶”的故事了。
「陶谷得黨太尉家姬。遇雪,取雪水烹茶?!?br>這陶谷是五代北宋時期很有名氣的文人,還是一個茶癡。明代蔣一葵的《堯山堂外紀》中記載,陶谷得到了一個太尉黨進的家姬。在回家途中正好遇到下雪。于是陶谷就讓黨姬掃雪烹茶,并問道:“黨家懂這種風雅嗎?”黨姬回道:“黨太尉是個粗人,怎知這般雅事?只會在銷金帳中淺斟低唱,飲羊羔酒而已。”陶谷聽罷,默然不語。
不論陶谷當時是得意還是落寞,但“掃雪烹茶”的風雅卻傳為了千古佳話。后人更是將這個典故傳達到了極致。元代李德載的散曲《中呂》中就有“陶家學士更風騷”等字句。明代徐謂的《陶學士烹茶圖》;清代施楨的《黨姬烹雪》等都是典故入畫的佳作。陶谷也因“掃雪烹茶”四個字成了風雅的代名詞。
2.「掃雪煎香茗」
其實早在西周時期就開始了冰雪的專門收集,不過在唐代以前很少有食用的記載。而在唐宋時期,隨著茶飲和詩詞的興起,雪和茶一起入詩詞便有了諸多痕跡。如唐代白居易的“掃雪煎香茗”,宋代辛棄疾的”細寫茶經煮茶雪”等。宋代吳自牧的《夢粱錄》中更是寫道:“天降瑞雪……詩人才子,遇此景則以臘雪煎茶,吟詩詠曲,更唱迭和。”
雖然以雪烹茶流傳甚廣,但是在一些經典茶學著作中,如陸羽《茶經》中:“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又如宋徽宗《大觀茶論》中:“……但當取山泉之清潔者。其次,則井水之常汲者為可用。若江河之水,則魚鱉之腥,泥濘之污,雖輕甘無取。”等,提到的水只有泉水,江水,井水,卻未提及到雪水。不知是他們沒試過雪水煮茶還是認為雪水不適合煮茶。
由于茶學著作,都是以寫茶為主,提到用水也都是泛泛而談;而詩詞歌賦、野文軼事又難免會夸大其詞,抑或無中生有,所以都不足為憑。
3.「雪水第二十,用雪不可太冷?!?br>除了茶學專著外,還有專門寫煮茶用水的著作。唐代張又新的《煎茶水記》里面便有最適合煮茶的名水排名,其中提到了雪水,排在了第二十位,而且不可用太冷的雪。只是托名陸羽所擬排名,實在是畫蛇添足。
雖然如此,卻也可知唐宋時期已把雪水列為了煮茶之水。只不過排名在最末,聲名也不顯。以至于陸羽不曾提,更別說連江水都看不上的宋徽宗了。而唐朝名醫(yī)孫思邈更是直說雪水是“渾濁有毒之物”,不宜食用。
4.「無水不可以論茶」
既然在唐宋時期雪水作為烹茶還不入“上流”,那么雪水用來泡茶的地位是從何時被抬高的呢?
自然是改革茶飲的明代。入明以后,朱元璋的一句“罷造龍團,惟采茶芽以進”,使得茶葉的飲用方式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煎茶點茶改為了泡茶,對水質的要求也變得更為嚴苛。許次紓《茶疏》中便說道“精茗蘊香,借水而發(fā),無水不可以論茶。”。也正是從此時開始,各類茶書里關于雪水的議論多了起來。與之而來的就是出現了“靈水”、“天泉”的說法。
5.「雪為五谷之精」
先是田藝蘅的《煮泉小品》,他將露、雨、雪等天上下的水歸為“靈水”——“上天自降之澤”。他還特別提到:“雪者,天地之積寒也?!躲釀贂罚?lsquo;雪為五谷之精’。”田藝蘅認為雪水對五谷有利,所以特別適合泡茶。不明白為何陸羽把雪水列為末品。他當然不明白,因為陸羽壓根兒沒提到過雪水。
隨后是屠隆的《茶箋》,論及“天泉”:“秋水為上,梅水次之。……雪為五谷之精,取義煎茶,幽人清況。”屠隆把雨水、雪水都歸為“天泉”,還特別說明了不同季節(jié)雨水的品質不同。
這兩人把雪水泡茶的地位提到了極致,勝過了山泉水。然而明人對雪水的看法并不一致,甚至恰恰相反。有人把雪水捧為靈水天泉,至高無上。也有人把雪水貶到谷底。
6.「雪水尤不宜」
明代茶書已成泛濫之勢,文人又喜歡高談闊論,觀點經常相互抵觸。程用賓《茶錄》中對雪水就頗有微詞:“雪水,性感重陰,不必多貯,久食,寒損胃氣。”程用賓認為雪水太過陰寒,沒必要儲存太多,因為吃太多會對胃不好。
在明代一眾茶書里,羅廩的《茶解》是被譽為“論審而確”、“詞簡而核”的茶學名作,他總結說道“瀹茗必用山泉,次梅水。……雪水尤不宜,令肌肉銷鑠。”羅廩認為泡茶首選還是山泉水,而雪水不適合泡茶,會傷損身體。至此,他扶正了自唐以來“山泉”的正統(tǒng)地位,一下子又把雪水打入冷宮,更甚于唐宋時期。
至此,明代的雪水泡茶近乎蓋棺定論,雪水再次淪為末品。
7.「水新則味辣,陳則味甘。」
到清代,喜歡寫“牧童騎黃牛、捕鳴蟬”的袁枚,也是愛茶之人,而且最為看重水質。他有自己的一套觀點,認為要烹好茶,就要先儲藏好水。袁枚也認為山泉水最佳,可他住在南京,離無錫惠泉太遠,不能經常來往帶水。于是退而求其次,在家中自己備辦、儲藏雨水和雪水。袁枚認為收取雨水雪水十分方便,而且泡茶前要先儲藏一段時間。袁枚還總結出了經驗:“新的水,水味辛辣。陳的水,水味甘甜”。
在清代,雪水的地位有所提高,因為山泉水并不能隨手可得,受地理限制等條件太苛刻,于是雪水的便利性就體現出來了。而對雪水的收取與儲藏也有了一定的規(guī)律。
烹茶取雪,已經很有講究。收取雪的時機很重要,要在雪落下半寸厚以后才能去取,先刮去表層積雪,然后取距離地面約五分之一處以上的積雪。此外,要選擇山石或池塘邊的積雪,而不要用茅屋、草垛以及山道上的,因為容易沾染異味。這樣收取的雪很潔凈,更適合用來烹茶。
「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br>曹雪芹《紅樓夢》中“梅雪泡茶”的橋段更是經典中的經典,其中有與袁枚相通之處,即雪水需儲藏一段時間方可飲用。不過也有很大紕漏,其中所說的“收取梅花上的積雪,儲存五年”,固然十分風雅精致,卻是小說之言,不足為憑。
8.「臘雪水:味甘性冷。冬至后第三戊為臘,臘水密封陰處,數年不壞。……春雪日久則生蟲,不堪用,亦易敗壞。」
收取雪水,除了時機和地點之外,還有季節(jié)之分。明代賈銘《飲食須知》中認為,雪水要選擇冬雪,不能用春雪。因為冬雪更甘甜而且不易腐壞;而春雪儲存久了會生蟲子,水質也容易變壞。
所以可以在冬天多收集一些積雪,儲藏在水缸中,第二年開春就可使用。不過最好別用雪水泡茶,用來煮茶最為妥當。因為雪水性寒,茶性也寒,以免傷及脾胃。至于如《紅樓夢》所說用窖藏多年的雪水,同樣也是不足為取的。
9.雖然雪水可以用來煮茶泡茶,但必須是潔凈的,無污染的雪。古代環(huán)境比現在好很多,古人收取雪水就很簡單,而現代空氣質量較差,空氣污染嚴重,雪里面會夾雜著眾多的污染物,這樣雪水便不能飲用。有人對嚴重污染的工礦區(qū)的積雪進行過測定,發(fā)現污染物太多,其中汞、砷、氟、礬、硫等污染物含量甚多,遠遠超過國家制定的最高允許量,這些物質對人體有很大的危害。
「2011年山東德州雪水的衛(wèi)生程度和飲用水的標準的測定」
其中在色度、濁度的檢測上,雪水比自來水差了很多——“雪水的色度為20度,而自來水的色度在5度左右。自來水的濁度僅在0.5度左右,遠低于1度的國家標準,而雪水的濁度則高達6度,比自來水渾濁的多。”
在如今的環(huán)境下,城市農村中的雪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非是沒被污染的高海拔雪山上的雪,才可以放心收取和飲用。
雪水,又被俄羅斯學者稱之為“活水”。以雪水泡茶,對預防動脈硬化有一定的作用。動脈硬化的原因之一是體內冰狀水含量不足,經常飲用雪水有利于這種狀況的改變。據測定,雪中重水的含量只有普通水的1/4,而重水的含量越低生命的過程就越長,經常飲用雪水對抗衰老和延年益壽是有幫助的。
10.「雪添茶事三分雅,茶贈雪魂一段香。」
風花雪月酒茶棋本都是極其高雅之物,相互結合更是雅上添雅。以至于邀月對酒,掃雪烹茶等行為被人津津樂道,也廣為文人騷客口吟筆撰,所以傳下來的詩詞故事數不勝數。若是真想用雪水煮茶喝,還須打破這層層美化,才可以正確認識雪水的水質和功效以及儲存和使用的方法。
當然,誰不想在下雪的天,信手鞠了一把把的雪,烹出一杯風雅的茶呢?
連同動作,都成了風景。文/習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