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森林中的古村寨
開車上景邁山,穿過景邁大寨,從糯崗古寨邊再往北走,就進入森林,路旁不時會露出一塊塊茶園。在養(yǎng)眼潤肺的森林里行駛三四公里后,一片青灰色瓦房出現(xiàn)在路下方的山腰。“這就是籠蚌,景邁山唯一的哈尼族村落。”帶路的同伴說。
籠蚌?很陌生的名字。景邁的哈尼族?到過景邁山多次,印象中,這里的少數(shù)民族只有傣族和布朗族。自己的孤陋寡聞一定錯過了許多精彩,單是眼前綠色的森林、藍色的天、青灰色屋頂交織在一起的風景,已經令人心曠神怡。
趙志興,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惠民鎮(zhèn)景邁村委會籠蚌村民小組的小組長,哈尼族名字叫特波,他說籠蚌人屬于尖頭阿卡,也就是哈尼族的支系尼人,他們自稱阿卡,阿卡人中又分著平頭阿卡和尖頭阿卡兩種,最有代表性的是籠蚌婦女頭飾,不僅色彩斑斕,而且又尖又長。
安靜、清秀的籠蚌村寨不大,現(xiàn)有44戶173人,全部是尖頭阿卡人。偏僻閉塞的籠蚌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才通公路,擺脫貧困也只有幾年的時間。不過,趙志興最滿意的事情是,尖頭阿卡的民居、語言、歌舞、服飾在籠蚌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我們的房子不管是以前留下的還是新蓋的,都保留了我們的傳統(tǒng)外觀和結構。阿卡人的語言我們人人會說,過節(jié)的時候,男女老少都要穿上傳統(tǒng)的服裝,唱民族歌謠,跳竹筒舞,吃長街宴,熱鬧得很。”趙志興說,他30年前結婚時穿的服裝,一直完好保存著,已經多次有人出高價收購。“我不想賣,多少錢也不賣,這種服裝現(xiàn)在基本見不著了,我要一輩一輩傳下去,讓后輩人看看。”
籠蚌是傣語,意思是在森林茂密的地方有一口四季出水的水塘,那是麂子馬鹿長年到訪飲水的地方,這口古井依然保留在村口。傳說無論真假,這個名字中帶水的寨子,出了好幾個烤酒戶,這里的谷子酒在景邁山名氣不小。趙志興算是烤酒大戶,一年有四五噸產量。“酒還沒有出來,早被預訂了,客戶基本都是景邁山各村寨的人”。趙志興說。
地處景邁山,籠蚌也承繼了茶葉的基因。全村有850畝茶園,其中有古樹茶200多畝。依靠著茶葉,籠蚌人生活開始邁向小康。“除了茶葉,我們還想搞鄉(xiāng)村旅游來增加收入。”趙志興介紹,籠蚌被列為了云南省的民族特色旅游村,在政府支持下,已完成道路硬化、畜廄外遷、民房改造、太陽能路燈安裝等旅游村項目建設,今年還準備做客棧示范項目。目前,籠蚌連接芒云村的公路進入規(guī)劃,而籌備建設中的安曼酒店就選址在芒云村。公路修通后,可以形成籠蚌—芒云安曼酒店—景邁大寨—芒景—糯崗的旅游環(huán)線,可以極大地促進籠蚌的旅游發(fā)展。
附:2017年景邁古茶山曬青毛茶參考價格
景邁古樹茶頭春茶1000-2500元/公斤
景邁小樹茶頭春茶300-1000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