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被植物有哪幾種應用形式?
1、大面積的景觀地被:
主要用景區(qū)的主干道和主要景區(qū),采用一些花朵艷麗、色彩多樣的植物,選擇陽光充足的區(qū)域精心規(guī)劃,采用大手筆,大色塊的手法大面積栽植形成群落,著力突出這類低矮植物的群體美,并烘托其他景觀,形成美麗的景觀。如美人蕉、杜鵑、紅花酢漿草、蔥蘭以及時令草花。
2、耐陰地被:
許多景區(qū)多為高大喬木,且生長繁茂,郁閉度較高,其他植物不易生長,主要選擇一些能適應不同蔭蔽環(huán)境的地被植物,在喬木和灌木下也能較好的生長,覆蓋樹下的裸露土壤,減少沃土流失,并能增加植物層次,提高單位葉面積的生態(tài)效益。如沿階草,大、小麥冬,棕櫚實生苗,灑金珊瑚,狹葉十大功勞等。
3、懸掛和蔓生地被:
主要是一些以藤蔓繁殖、生長旺盛的懸掛和蔓生植物大量栽植,作為建筑物墻面、擋土墻、石頭以及裸露山體的覆蓋物,不僅美化了環(huán)境,而且具有很大的生態(tài)功能,主要種類為迎春、常春藤、爬墻虎、凌霄、絡石等,它們均以生長快、管理粗放而被廣泛運用。
4、自繁能力強的地被:
主要是指一些萌發(fā)力強或分蘗能力強的地被植物,其適應性和抗逆性均強,一次栽植,多年觀賞,且擴在張力強。如金雞菊、金絲桃、箬竹等。在寶石山的山崖上,金雞菊能在懸崖上旺盛生長,形成群落,種子成熟時,小鳥或風吹可傳播種子。具有極強的繁殖能力,6~8月開出耀眼的金黃花朵,甚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