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內飾起霧性試驗儀測試方法的比較與分析 汽車內飾起霧性試驗儀測試方法的比較與分析,汽車內飾起霧性測試儀在很多行業(yè)的生產制造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但是,什么是汽車內飾起霧性測試儀呢?相信還有很多人對它不是很了解。汽車內飾起霧性測試儀主要是指以軟質pvc,紡織產品或皮革制品中揮發(fā)物有效成分揮發(fā),這種原材料大部份是用以做汽車內飾材料和備件。在高溫作業(yè)影響下的易揮發(fā)有效成分會揮發(fā)并凝固在窗子和車窗玻璃上,因而妨害了視線,產生了危險駕駛所須的先決條件。同時所用的材料變得更加脆弱和堅硬,由于揮發(fā)性成分蒸發(fā)造成材料的疲勞和早衰。
汽車內飾材料中揮發(fā)性物質受熱后會在擋風玻璃上凝結成霧,這種現(xiàn)象稱之為結霧特性,其凝結物又稱冷凝組分。皮革、塑料、紡織物以及膠粘劑等,都含有揮發(fā)性物質,隨著車內溫度升高,會加劇揮發(fā)。為了合理控制揮發(fā)性物質的產生,對汽車內飾材料進行霧化試驗是十分必要的。
一、霧化性能測試目的
1、保障交通安全:汽車內飾材料揮發(fā)性物質在汽車窗戶或擋風玻璃上凝結,會造成視線不良,影響駕駛者的視線和行車安全。
2、關注人體健康:汽車內飾材料揮發(fā)出來的有害成分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例如材料中揮發(fā)出的醛類、烷烴類等物質。
3、降低環(huán)境污染:合理有效的控制汽車內飾材料有機物的揮發(fā),會大大降低車內環(huán)境污染,從而有利于降低對周邊環(huán)境的污染。
汽車內飾起霧性試驗儀測試方法的比較與分析
二、霧化性能測試方法原理
通過霧化試驗,實現(xiàn)對可揮發(fā)性物質的控制,來有效地降低車內環(huán)境污染,已經成為汽車生產企業(yè)控制產品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目前,霧化性能的試驗標準在國際及國內有許多種,涉及了三種主要的試驗方法:光澤度法、重量法和霧度法。
德國din 75201汽車內部設備所用材料霧化性能的確定 (光澤度法、重量法)美國sae j1756 確定汽車內飾件霧度特性的測試方法 (光澤度法、重量法)中國qb/t 2728 皮革 物理和機械試驗 霧化性能的測定 (光澤度法、重量法)大眾pv3920內飾件非金屬材料霧氣值的測定 (霧度法)三菱es-x83231 內飾材料的成霧性 (霧度法、重量法)國際iso 6452 橡膠或塑料涂覆織物 汽車內裝飾材料的霧化特性測定 (光澤度法、重量法)1、重量法測試原理試樣放入起霧杯中,用密封圈及經稱重的鋁箔蓋住起霧杯,在其上安裝冷卻器。起霧杯置于恒溫器內加熱,蒸發(fā)出的氣體在已被冷卻的鋁箔上冷凝。冷凝過程結束后,取下鋁箔,在規(guī)定的狀態(tài)下調節(jié)后,稱其質量,減去鋁箔本身的質量,得出所測試材料的冷凝組分,測試流程如下:
試樣預處理→開啟高、低溫浴槽并達到設定溫度100℃、21℃→準確稱量鋁箔重量g0→試樣平鋪于起霧杯中,平行樣兩個→放置起霧杯、氟橡膠固定環(huán)、鋁箔片、玻璃板、濾紙→連續(xù)受熱16h→取下鋁箔片,在干燥器中平衡約4h→稱量帶有凝結物的鋁箔重量g1→得出結果2、光澤度法測試原理試樣放入起霧杯中,用密封圈及玻璃板蓋住起霧杯,在其上安裝冷卻器。起霧杯置于恒溫器內加熱,蒸發(fā)出的氣體在已被冷卻的玻璃板上冷凝。冷凝過程結束后,取下玻璃板,在規(guī)定的狀態(tài)下調節(jié)后,用光澤度儀測量玻璃板60°的反射系數(shù)值,并和試驗前的反射系數(shù)值相比較,得出所測試材料的成霧值,測試流程如下:
試樣預處理→開啟高、低溫浴槽并達到設定溫度100℃,21℃→光澤度儀測量r0→試樣平鋪于起霧杯中,平行樣三個→放置起霧杯、氟橡膠固定環(huán)、玻璃板、濾紙→連續(xù)受熱3h→取下玻璃板置于23℃、50%rh環(huán)境中平衡1h→測量帶有霧化凝結物r1→得出結果3、霧度法測試原理樣品處置方法同光澤度法,冷凝過程結束后,取下玻璃板,在規(guī)定的狀態(tài)下調節(jié)后,用透光率儀測量試驗后的玻璃板平行光線透過率,并和試驗前的平行光線透過率相比較,得出所測試材料的玻璃模糊度,測試流程如下:
試樣預處理→開啟高、低溫浴槽并達到設定溫度100℃,21℃→透光率儀測量t0→試樣平鋪于起霧杯中,平行樣三個→放置起霧杯、氟橡膠固定環(huán)、玻璃板、濾紙→連續(xù)受熱5h→取下玻璃板置于23℃、50%rh環(huán)境中平衡1h→測量帶有霧化凝結物t1→得出結果三、測試方法的比較與分析通過測試流程我們看出,三種方法步驟相似,試樣的前處理、油浴加熱及冷卻溫度相同,測試裝置相似,不同之處是:衡量標準不一樣,重量法通過鋁箔測試前后重量差g= g1- g0,光澤度法是通過用光澤儀測試試驗前后玻璃板的反射系數(shù)之比即r=r1/ r0*100,霧度法是用透光率儀測試試驗前后玻璃板平行光線透過率之比即f=t1/ t0*100,也就是說通過承載載體的不同特性來反映霧化程度。
三種測試方法的比較
1、測試過程的環(huán)境對結果的影響
1)溫度和濕度對結果的影響
一是冷凝過程中溫濕度的影響,這個環(huán)節(jié)相對好控制,即在穩(wěn)定的儀器條件下通過校準物質來衡量結果的準確性。二是冷凝成霧后環(huán)境溫濕度的影響,冷凝后的載體-鋁箔片和玻璃板對環(huán)境的要求,環(huán)境的微小變化都會對其產生很大影響,因成霧載體上不可避免地會冷凝些水分,環(huán)境的溫濕度對水分的蒸發(fā)至關重要,所以標準中要求把成霧后的載體放置在溫度23℃±2℃、相對濕度50%±5%的環(huán)境中進行調節(jié)。
2)玻璃器皿的潔凈對結果的影響
玻璃器皿未洗干凈或是未烘干,會給下次測試帶來污染,直接影響結果的準確性。
2、測試結果校驗
由于霧化試驗的環(huán)節(jié)較多,操作過程繁瑣,又易受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為了判斷較后得到的試驗結果準確與否,din 75201、iso 6452、qb/t 2728三個標準都給出了同樣的校驗方法。
重量法:在起霧杯中倒入10g±0.1g的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在高低溫浴槽分別為100℃、21℃的試驗條件下,測試結果應在4.9g±0.25g范圍內,否則視為試驗不成功,應找出失誤原因,重做試驗。
光澤度法:在起霧杯中倒入10g±0.1g的鄰苯二甲酸二異葵酯(didp),高低溫浴槽分別為100℃、21℃的試驗條件下,測試結果應在77%±3%范圍內,否則視為試驗不成功,應找出失誤原因,重做試驗。
霧度法:目前標準中還未見校驗方法。
四、結束語
從以上測試方法的比較可看出,光澤度法和霧度法比較接近,均是檢測玻璃板的光學性能,采用這兩種測試方法,其目的是更看重汽車內飾材料中的揮發(fā)物凝結在擋風玻璃上對視線的影響而導致的行車安全隱患;采用重量法測試,則目的是更關心揮發(fā)物中的有害成分對人體健康及對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無論哪種測試方法,都應確保結果的準確性。
目前,國內對汽車內飾材料霧化性能的測試標準還是以整車廠的標準為主,建議盡快制定國家標準或行業(yè)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以便于汽車生產企業(yè)更好的控制產品質量。
以上是關于“汽車內飾起霧性試驗儀測試方法的比較與分析”內容的介紹,希望可以給您帶來一些幫助。如您還有疑問,可咨詢我們在線客服或者通過我們的技術服務電話進行咨詢。這里有我們專業(yè)的工程師為您解答,希望能找到您想要的答案!同時為了方便客戶,在泛標商城還可以購買此儀器,這里,質量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