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古樹茶一直很受歡迎,古樹茶有濃厚的野韻,飽滿的茶氣和豐富的香氣特征,特別是千年古樹茶,滋味非常獨特,在茶葉界被視為珍寶。但并不是所有上了點年紀的樹都叫古樹茶。
我們通常在市場上可以看到商家宣傳有300年古樹、500年古樹、1000年古樹,但是對于古茶樹和普通茶樹的分界線卻沒有特別的介紹。那么,茶樹要到多少年才能稱為“古樹”呢?
目前從自然科學上的研究并沒有什么定論,而且茶樹樹齡測定又是一個難題,所以“古樹茶”其實并不是一個科學的概念。
但是所幸我們從人文科學的角度上找到了“古樹茶”一個可以被解釋的可能。云南自清末到解放,長期處在一個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而種植茶樹這種周期非常長的經(jīng)濟行為是不應該在這種時期進行的。所以這中間至少空出了50年的斷檔,那么在斷檔期之前種植的茶樹,可以被稱為“古茶樹”,于是“古樹茶”之說成為合理。
從1980年代開始,北京、湖北、上海等地都立法保護古樹。1986年5月14日,北京市政府發(fā)布了《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暫行辦法》。
在此基礎上,1998年6月5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北京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條例》,對樹齡100年以上的古樹以及珍貴稀有的,具有歷史價值、紀念意義的名木立法予以保護。
在北京,生長在100年以上的樹都算是古樹,云南并沒有查閱到現(xiàn)在古樹年齡界定的問題,但多地政府都把100年以上的樹都稱為古樹,茶樹也是樹,不會脫離古樹年齡范疇。
現(xiàn)在,我們總結(jié)一下茶樹的年齡段。
30年左右臺地茶,臺地茶的樹齡一般都不高,也就是批量種植,批量采摘,統(tǒng)一管理的茶園。這種茶樹離不開人為照顧修剪,發(fā)芽率高,產(chǎn)量高。
50-100年,這類的小茶樹有的也可稱為“老樹”,畢竟上了一點年紀,但對于茶樹漫長的生命來說又稚嫩了些。這種樹齡的茶口感比臺地茶略為協(xié)調(diào)一些,但不及古樹茶。
100-300年,這類茶樹可以歸為半野放型大樹,多見于云南的喬木茶園中。這種茶樹的樹干不算粗壯,樹冠比較分散,基本上屬于自由生長,一部分經(jīng)過茶農(nóng)的矮化。
300-500年,這個階段的古樹已經(jīng)形成了獨特的韻味,當?shù)夭鑵^(qū)的特點十分明顯,樹干直徑有手掌寬,樹冠較大,產(chǎn)量不高。
500-1000年,這一階段的茶樹多為野放的古茶樹,人為干預很少。樹干較為粗壯,多有共生植物,一般生長在原始森林中,樹冠特別大的可以做古樹單株,滋味純正。
1000年以上,比起三、五百年的口糧型古樹茶,千年的古樹茶可以說是極品,稀少又珍貴。茶樹生長在人跡罕至的深山中,樹干似人般粗壯,有的甚至需要幾人環(huán)抱。
如何辨別古樹茶?
從外形上看,古樹茶油潤度較高,葉片肥壯,葉脈清晰,茶毫多。從口感上來說,古樹茶和其他的茶品基本優(yōu)缺點都會存在,只是輕重的問題。古樹茶的澀底多數(shù)會留在舌頭后根而不會長久掛在舌頭前半段。就算掛也是很短時間就徹底化掉了。至于苦底就算是500年以上的樹齡,一樣都是有苦底的。而喉韻也是一樣,有些茶在大樹齡也不會有喉韻。所以要評定普洱茶是不是古樹料,其澀感位置,留存時間是第一篩選條件,其次是葉片、茶梗的厚度/絨毛等。然后是香型。
古樹能做什么茶?
古樹做成的普洱茶,茶湯感順滑,口感鮮爽,香氣濃郁,回甘生津強烈。古樹普洱茶的內(nèi)含物質(zhì)十分豐富能夠提供后期轉(zhuǎn)化,所以一些喜歡囤茶的人會選擇古樹茶,品質(zhì)值得收藏。
古樹也能做成紅茶。千年野生古樹紅茶的滋味十分獨特,山野氣韻十足,茶氣沖頂,茶湯入口柔順,花香濃郁。
另外,古樹也可做白茶,云南是古茶樹資源最豐富的省份,大葉種的內(nèi)含物質(zhì)豐富,制作白茶口感佳,能夠提供更多的物質(zhì)予白茶的“藥性”轉(zhuǎn)化。
最后就是不要相信古樹茶的樹齡越大茶品就越好的傳說,樹和動物一樣,有一定的壽命,當壽命到達晚年的時候,樹干,樹葉中蘊含的養(yǎng)分一定會逐漸減少,內(nèi)含物質(zhì)不可能比正值青壯期的茶品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