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功夫在茶外

發(fā)布時間:2024-03-16
工夫茶,源于福建,盛行于閩南、廣東潮汕和臺灣乃至東南亞一帶,并由此形成閩式、潮式和臺式三大“流派”。它的沏泡與品飲,絕不僅限于解渴提神等生理需求層面的滿足,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互動,并蘊含著為人處世之道,簡單而深刻。
“工夫”在茶外。
源于武夷,制茶見“工夫”
不論是哪里的工夫茶,按照我們對它的理解,無外乎泡茶的學問和品茶的工夫。
然而,追根溯源,“工夫茶”原指武夷茶,因制法講究見工夫而得名。
明末僧人釋超全《武夷茶歌》云:“如梅斯馥蘭斯馨,大抵焙時候香氣。鼎中籠上爐火溫,心閑手敏工夫細。”武夷茶品質之優(yōu)正是得益于它精細的制作工夫。
在往后清人的著述中,“工夫茶”就非常具體地指向武夷巖茶。譬如,陸廷燦《續(xù)茶經》引《隨見錄》:“巖茶,北山者上,南山者次之。南北兩山,又以所產之巖名為名,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茶之上,又有小種,則以樹名為名,每株不過數(shù)兩,不可多得。”
可見,是品質,是制茶工夫成就了武夷茶的“工夫茶”之名。
直到今天,以武夷巖茶為代表的福建烏龍茶,其獨樹一幟的“巖韻”,除了天賜的產地環(huán)境外,與精湛考究的制作技藝是密不可分的,特別是烘焙這道工序,十分考驗工夫,故梁章鉅盛贊道:“武夷焙法,實甲天下”。
茶必武夷,泡飲有“工夫”
武夷茶之為工夫茶,既因制作之法見工夫,也因泡飲之法有工夫,二者相互纏繞,不分彼此。
事實上,綜觀中華茶史,不難發(fā)現(xiàn),每一個時代流行的飲茶方式總是與制茶技術息息相關,因為茶葉的色、形、香、味等品質特征是由制法賦予的,而呈現(xiàn)則通過飲法。
中國人的飲茶方式,大致有煮茶、煎茶、點茶、撮泡法四種,與之相對應的是生葉、團餅茶及散葉茶。盡管不同時代飲茶趣尚各異,但并非單一地存在,只是有主流與非主流之分罷了。
就撮泡法而言,早在唐代就有,因當時風行煎茶而默默無聞。然而,自明太祖朱元璋下旨“罷造龍團,惟采茶芽以進”后,散葉茶開始大行其道,涌現(xiàn)出了龍井茶、六安茶、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等多種名優(yōu)茶,與之如影隨形的撮泡法亦日漸流行,時至今日依然是主流。泡飲層面的“工夫茶”便以撮泡法為主,承襲并兼采了唐代煎茶法、宋代點茶法之長。
清代的袁枚算得上武夷巖茶“工夫茶”泡飲法的最早記錄者。他起初很不待見這種濃苦如藥的茶。
后來,他到武夷游賞,品了當?shù)厣浪I的巖茶后,從其獨特的泡飲方式中領略到巖茶的魅力:“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故武夷享天下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猶未盡。”
他的精彩論述,雖只字不提“工夫茶”,但句句確有“工夫茶”之實。
閩北武夷山產的巖茶及其制法、泡飲法,率先在閩南流傳開,再一路南下,蔓延至同漳州接壤的潮汕地區(qū),而作為泡飲方式的“工夫茶”在清代的文字中也越來越頻繁地出現(xiàn),經典者如俞蛟《潮嘉風月記》、寄泉《蝶階外史》、徐珂《清稗類鈔·飲食類》、翁輝東《潮州茶經·工夫茶》等等。
此外,閩南潮汕雖分屬閩粵兩省,但地緣相近,且有很大一部分潮汕人的祖籍在福建,因而兩地在語言、風俗、民間信仰、飲食習慣上都非常相似,甚至完全相同,與福建工夫茶一脈相承的潮州工夫茶便是最好的證明。
當然了,潮汕地區(qū)自古也產茶,如時下備受愛茶人親睞的鳳凰單叢,但在過去至少清中期以前,這一帶所產之茶不足以供本地人飲用,故地方文獻中多見“潮俗不甚貴茶,所給多閩產”之語。
工夫茶在潮汕風靡的同時,也日益融入了當?shù)匚幕?,演化成為別具一格的本土文化,這充分體現(xiàn)在器具及泡飲程式上。據(jù)潮州著名茶文化學者陳香白歸納,正宗的潮州工夫茶,僅茶具就有茶壺、蓋甌、茶杯、茶洗、茶盤、茶墊、水瓶、水缽、龍缸、紅泥火爐、砂銚、羽扇、銅筷、錫罐、茶巾、竹筷、茶幾、茶擔等18種且缺一不可,烹法則更細致講究了。
茶中工夫,亦閩人“工夫”
“工夫茶,閩中最盛。”工夫茶這一雅俗共賞的品飲方式,因深植于尋常百姓生活而得以深遠流傳,且歷久彌新。
茶,從早泡到晚,是福建人習以為常的居家生活,有些愛茶人還會在家中專辟一個雅致的茶空間。游走街頭巷陌,也常見街坊鄰居在門前圍坐,泡茶閑聊。如果到酒樓吃飯,包廂里也通常會隔出一小間茶室,一邊泡茶,一邊迎客。即便是上班族,辦公室里也少不了一張泡茶桌和一套工夫茶具……可以說,如同饑來吃飯困來眠,泡茶喝茶是福建人近乎本能的生活習慣,而且一道工夫茶還深蘊著福建人為人處事的智慧。
閩南人把喝茶稱為“呷茶”,不論是待客迎賓,還是談事談生意,都會請你坐下先“呷”一杯茶。“呷”的字面意思是“小口喝,吸飲”,閩南語里的意思則是“吃”。望文生義,“呷茶”充滿了閑情逸致,這樣慢泡細品的飲茶方式似乎是當今快節(jié)奏生活的逆行。于是,當茶在蓋甌里泡開、斟出香馥的茶湯時,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氣氛也漸漸融洽起來,大有“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yè)一壺茶”的情懷。
有趣的是,在福建,工夫茶還能化干戈為玉帛。不同于川蜀茶館里“吃講茶”“擺龍門陣”的“江湖氣”,福建工夫茶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
省高院曾受理過一起錯綜復雜的“連環(huán)案”。法官一改常規(guī),把“法庭”設在了茶座,以泡茶品茶代替唇槍舌劍。一壺芳香雋永的工夫茶釋矜平躁,消解了劍拔弩張的氣氛。一邊喝茶,一邊調解,終于,在法官面前,當事人茶杯一碰,握手言和,紛爭頓時煙消云散。這種很“接地氣”的調解方式被高院院長陳旭稱之為“司法工夫茶”,它的最初實踐者是泉州晉江市人民法院,將工夫茶這一古老的飲茶習俗融入調解訴訟而誕生了“茶桌調解法”,堪稱新時代工夫茶的一大創(chuàng)舉。
茶是故鄉(xiāng)濃。縱然背井離鄉(xiāng),茶也是福建人戒不掉的鄉(xiāng)愁。都說“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福建人”,泡飲工夫茶盡管悠閑愜意,但絲毫沒有弱化閩人骨子里“敢拼會贏”的強大精神基因,并伴隨著他們的足跡流布四海。在福建僑胞聚集的東南亞地區(qū),街市上隨處可見百余年歷史的老茶行,就連包裝也依然保留著古早的紙包。
曾經,故鄉(xiāng)茶和親人們的千叮嚀萬囑咐,一起被裝進了行囊,然后掛帆而去,駛向未知的南洋。茶是慰藉,也是他們的生計,并在代代相襲中,成為游子牽系家國的情感紐帶。直到有天異鄉(xiāng)也成了“故鄉(xiāng)”,茶還是會每每提醒著他們家的方向,而關于鄉(xiāng)園故土的美好記憶和抹不掉的文化鄉(xiāng)愁,也在一盞工夫茶的時光中不斷生長。
上一個:高溫殺青和低溫殺青,制作出來的普洱茶究竟有何不同?
下一個:樁土復合地基有哪些勘察與評價?

ssd壞道檢測與修復,固態(tài)硬盤怎么判斷壞了
OPPOr829t手機屏怎么換,手機可以自己換屏嗎怎么換簡單嗎
mac的固態(tài)硬盤是什么牌子,zspeed固態(tài)硬盤是什么牌子
適合水培花卉種類
監(jiān)理工程動工條件審查制度
承包人的經濟損失怎么補償
spellman公司的高精度編碼器為工業(yè)生產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閃迪固態(tài)硬盤怎么樣 m2,閃迪固態(tài)硬盤msata m246怎么樣
論武夷巖茶的保質期
神將online(神將三國ol)
十八禁 网站在线观看免费视频_2020av天堂网_一 级 黄 色 片免费网站_绝顶高潮合集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