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保甸出發(fā),順著漫灣至芹菜塘的公路往前行約8千米,便到林街鄉(xiāng)政府所在地一一林街,林街街道不長,僅有兩條街,10多分鐘便可走完,林街街上的居住戶大多為回族,街頭的山坡上有一座很大的清真寺。從林街鄉(xiāng)開始,無量山脈陡然抬升,主脊線普遍在海拔2800米以上,無量山展現(xiàn)出它最撼美的一段,30000米以上的山峰一個連一個呈筍狀如駝峰起起伏伏地橫亙幾十千米鋪蓋過林街鄉(xiāng)與景福鎮(zhèn)。
無量山主峰段最高、最有名的幾個峰西坡都在林街鄉(xiāng)和景福鎮(zhèn)境內(nèi),無量山最古老的茶樹、最古老的幾個村寨舊址和寺廟遺址也在這一區(qū)域,林街鄉(xiāng)和景福鎮(zhèn)留存下來的千年古茶王在云南省內(nèi)也稱罕見,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林街鄉(xiāng)和景福鎮(zhèn)凡有古茶樹的山頭毫不含糊地排名列前地在其內(nèi)。
從林街鄉(xiāng)開始看古茶樹尋銀生茶便是一件既令人興奮又讓人辛苦的事了,看古茶樹先從古茶園面積最大的丁帕村委會看起,丁帕村委會有21個村民小組,每個村民小組都種茶,其中海拔在1700米以上的10個小組即10個自然村都有古茶園,丁帕的古茶園面積在林街鄉(xiāng)是最多的。
丁帕村委會最大的古茶樹在磨刀河村,磨刀河村海拔已超過200米,在無量山海拔1900~2100米的村塞一定找得到茶王樹,村寨越高,古茶樹越大,這已是無量山的規(guī)律。磨刀河村已通上公路,越野車已可進去,在漫芹公路上可看見一高聳入云形如巨鼎的山,這就是聞名遐邇的金鼎山,去磨刀河村便要繞經(jīng)金鼎山沿河而上。在距金鼎山還有1千米時先看到的是二道河村二道河村在金鼎山與轎頂山之間的一片洼地上,因有兩條河在此匯合所以村名就叫二道河。二道河海拔已有1900米河兩岸的村子都有樹圍超過160厘米的大茶樹。
這些樹齡不會少于500年的大茶樹都直線地種在地埂上,二道河村目前留下來的500年以上的古茶樹還有10多棵,樹齡在100~200年的有200棵以上,有的在地埂上,有的在古道兩旁和房屋前后,種茶的方法仍是一千多年前氏羌系烏蠻的種法。從地理環(huán)境和古茶樹來看二道河是古村寨,金鼎山和轎頂山在這里隔河峙立,河兩岸有上百畝坡度不大的土地可種糧食,兩座山都有溪水流進二道河洼地,澆地和生活用水充足,村子海拔1900米左右,夏天涼爽,冬不蓋雪,在古代是氐羌系民族烏蠻人居住建寨的理想之地。
清朝時期,二道河旁邊的金鼎山山頂有座很大的道教寺觀金鼎寺,1950年以前,每年春天金鼎寺要搞祭祀活動,村民們叫辦廟會,廟會期間有商品交易活動,景東各鄉(xiāng)及云縣、南潤的人都來金鼎山趕廟會,人多時達五六千人趕山,非常熱鬧,而去金鼎山的金鼎寺需得從二道河村上去,所以二道河每年都要熱鬧好多天,那時二道河的茶葉不夠賣道河的人每年做廟會生意也能掙不少錢。
如今金鼎山不搞廟會了,二道河也冷清了,很少有外地人來,二道河有大茶樹外地人不知道。丁帕村委會是景東縣布局的重點種茶區(qū),二道河在1980年以后又種了五六白畝新茶地,因尤廠家或公司來村里收茶,村民們自己將干茶毛料背去林街或景福街賣,采茶季節(jié)村民們很辛苦。本內(nèi)容來自《茶出銀生城界諸山—無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