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青老嫩的判斷
從茶樹上采摘新芽或新葉作為制茶的原料稱為茶青。有的茶采自正在成長中的芽與葉,稱為芽茶類;有的茶采自已經(jīng)成熟的枝條,頂端已不再吐芽的嫩葉,稱為葉茶類。
芽茶類的所謂一心一葉、一心二葉在成品茶中仍然可以看得出來,浸泡后更為清楚,因為這類茶講究枝葉連理,梗和葉并不分離;但葉茶類在制作完成后,往往將梗、葉分離,以利葉基部位的水分充分干燥,所以如何區(qū)分是對口二葉或是對口三葉,只有從成品茶的個別葉片去判斷,如果葉片依老嫩只能大致分為兩類,那就是以對口二葉為主的采摘法,若葉片能大致分為三類,那就是以對口三葉為主的采摘法。
芽茶類還可以從心芽身上的茸毛看得出來,這些茸毛在制成后既是所謂的白毫。只是有些茶樹品種的茸毛較發(fā)達,有些較不發(fā)達;制法上也會影響茸毛的可見度,以炒青為干燥方式的茶類,其白毫較不明顯,即所謂的“毫隱”,以洪青為干燥方式的茶類,白毫較為明顯,即所謂“毫顯”。紅茶的白毫?xí)蛉l(fā)酵、黑茶的白毫?xí)蜾锥讯兊媚芤姸容^低。
總的來說,芽茶類比葉茶類要嫩。芽茶類有時只抽一根心芽為原料,那是最嫩的;有時會帶一片葉子,即所謂的一心一葉,那是次嫩;有時會帶二片葉子,即所謂的一心二葉,那就再次;至于一心三葉或四葉,那就帶有老葉子了。而葉茶類是指待頂芽開面成葉,新芽不再繼續(xù)抽長,這時采下的對口二葉或?qū)谌~。新芽剛剛開面,尚未完全展開時是葉茶類較為細嫩的情況,而且在整批葉茶類中夾雜一至三成的未開面葉是正常的,這樣制成的茶,味道反而要足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