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堿地的主要特點是含有較多的水溶性鹽或堿性物質。改良鹽堿地的原則是要在排鹽、隔鹽、防鹽的同時。積極培肥土壤,主要措施有:
1、排水 對地勢低洼的鹽堿地塊。通過挖排水溝,排出地面水可以帶走部分土壤鹽分。
2、灌水洗鹽 根據鹽隨水來,鹽隨水去的規(guī)律,把水灌到地里,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層,使土壤中的鹽分充分溶解,再從排水溝把溶解的鹽分排走。從而降低土壤的含鹽量。
3、種植水稻 在水源充足的鹽堿地種水稻也是一項有效的改良措施,因為種植水稻后。通過長時間淹灌和。排水換,土壤中的鹽分就可以被淋洗和排出。
4、增施有機肥 有機肥能增加土壤的腐殖質,有利于團粒結構的形成,改良鹽堿地的通氣、透水和養(yǎng)分狀況,有機質分解后產生的有機酸還能中和。土壤的堿性。種植綠肥效果更好。
5、深耕深松 對鹽堿深耕深松。加深耕層,能加速淋鹽,防止返鹽,增強保墑抗旱能力,改良土壤的養(yǎng)分狀況,深耕應注意不要把暗堿翻到地表。
6、客土壓堿 客土就是換土,客土能改善鹽堿地的物理性質。有抑鹽、淋鹽、壓堿和增力。土壤肥力的作用??墒雇寥篮}量降低到不致危害作物生長的程度。
7、合理種植在鹽堿地上種植作物,要根據作物對鹽堿、旱、澇的適應能力,因地種植.合理布局,充分發(fā)揮農業(yè)增產潛力,向日葵、谷糜類、甜菜、大麥等為耐鹽堿性較強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