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的人是點亮茶葉靈魂的人。一款老茶,品質(zhì)是基礎(chǔ),沖泡是賦予它二次生命的過程。正確合理的沖泡方法,是對老茶的尊重,也是對做茶人、喝茶人的尊重,那如何正確沖泡老茶,才能充分展現(xiàn)其真味的魅力?今天小韻整理了一些老茶沖泡要領(lǐng),方便大家學(xué)習(xí)掌握。
備具
主泡器:紫砂壺(保溫聚氣)
茶與容器的比例約為——13克:250毫升
醒茶
一般的情況下:
泡老茶要醒兩遍:第一遍醒,第二遍洗。先是蘇醒,然后再清洗。
年份長、壓制緊的茶,例如磚茶或沱茶,第一道醒茶時間要比第二道久;壓制較松的茶,第二道比第一道醒茶稍微久一些。
沖泡
(一)
看:老生茶與老熟茶
老生茶要看葉梗的老嫩度來決定手重、手輕。下手重,即水溫高,注水少,坐杯時間長(悶泡),每一泡茶的時間間隔長,把茶掰碎一些,壺小一些茶量大一些。反之,下手則輕。
老熟茶不怕手重。一定要聚溫,注水量,滿水刮沫去掉雜質(zhì),因為渥堆味等雜味更重。溢出來漂浮物,這樣湯感更清晰,不會濁。
(二)
看:原料粗老與細嫩
一般來說,粗老茶葉的內(nèi)含物質(zhì)沒有細嫩茶葉的物質(zhì)飽滿。從外形上看,老茶外形呈深褐色,并且油亮有光澤,原料里的細嫩茶葉偏多,茶里面的物質(zhì)飽滿;越偏黃褐的茶,里面的物質(zhì)越貧乏。
深褐色泛油亮、物質(zhì)飽滿的茶下手輕一些,否則,味重不好喝。反之,粗老葉子的老茶,下手可以重一些,以便茶湯更厚一些。
“茶味重”和“茶味厚”的區(qū)別
茶味重,即苦澀味重,口感不均衡;茶味厚,即茶湯飽滿而口感均衡。出湯完之后,封蓋,讓茶葉在高溫及水汽的作用下散發(fā)物質(zhì)(俗稱干蒸),然后迅速用高溫水,把已散發(fā)的物質(zhì)脫出來,此時,茶味就會厚而不重,很好喝。
(三)
看:老茶的松散與緊實
茶種不一樣,制作工藝不一樣,泡法不一樣。對于壓得很緊的老茶,下手需重一些;松散的老茶,下手就輕一些。
對老茶來說,散茶需高沖,因為散茶接觸外界的灰分的幾率大,高沖可以產(chǎn)生摩擦,清洗散茶里面的灰分。散茶,因為不僅要醒,還要順帶洗一下。如廖福散、宮廷、80散等。
(四)
看:雜味的輕與重
倉味很重的茶,先在茶罐里醒一段時間,沖泡時第一遍醒久一些,干蒸的時間長一些,開蓋散雜味的時間也要長一些。
很干凈的茶,就稍微過一下水即可,干蒸和散雜味的時間都可短一些;或是開一段時間蓋子,然后又蓋起來;甚至不用開蓋散雜味,因為開蓋不利于紫砂壺聚氣聚溫。
每款茶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優(yōu)缺點,高手泡茶,就是善于揚長避短。掌握了泡老茶的規(guī)律,那么接下來就是多泡,多拿捏尺度,積累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