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拉丁學(xué)名:taraxacum mongolicumweber
科屬:菊科蒲公英屬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25cm,含白色乳汁。根深長,單一或分枝,外皮黃棕色。葉根生,排成蓮座狀,狹倒披針形,大頭羽裂或羽裂,裂片三角形,全緣或有數(shù)齒,先端稍鈍或尖,基部漸狹成柄,無毛蔌有蛛絲狀細軟毛?;ㄇo比葉短或等長,結(jié)果時伸長,上部密被白色珠絲狀毛。頭狀花序單一,頂生,長約3.5cm;總苞片草質(zhì),綠色,部分淡紅色或紫紅色,先端有或無小角,有白色珠絲狀毛;舌狀花鮮黃色,先端平截,5齒裂,兩性。瘦果倒披針形,土黃色或黃棕色,有縱棱及橫瘤,中產(chǎn)以上的橫瘤有刺狀突起,先端有喙,頂生白色冠毛?;ㄆ谠绱杭巴砬?。生于路旁、田野、山坡。產(chǎn)于全國各地。整株植物匍匐于地上,葉如薺菜,只是稍大,無挺立莖,花從植株中心冒出。
生態(tài)習(xí)性:多分布于北半球。我國的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西北、西南各地均有分布。生于道旁、荒地、庭園等處。
園林用途: 有食用及藥用價值,近年來有培育出新的園藝品種,作庭院觀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