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貢茶和茶文化在中國歷史上享譽盛名,不僅促進了名茶的發(fā)展,飲茶的普及,還使斗茶之風盛行,茶書、茶詩詞、茶書畫等茶文化作品無數,令塞外的茶馬交易和茶葉對外貿易興起。
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載:“圣朝開寶末,下南唐,太平興國初,特置龍鳳模,遣使即北苑造團茶,以別庶飲。”在建安郡(現福建建甌)北苑設立規(guī)模宏大的貢茶院。北苑生產的龍鳳團餅茶,采制技術精益求精,年年花樣翻新,名品達數十種之多,生產規(guī)模之大,歷史罕見。宋徽宗皇帝趙佶《大觀茶論》稱:“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龍團鳳餅,名冠天下。”“近歲以來,采擇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盛造其極。”
宋代貢茶的發(fā)展促進了品飲技藝的提高。范仲淹《和章岷從事斗茶歌》詩:“……北苑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斗茶味兮輕醍醐,斗茶香兮薄蘭芷。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也帶動了茶具、茶藝的發(fā)展,江西景德鎮(zhèn)的白瓷,福建建州的黑瓷,浙江龍泉的青瓷等制造的茶具都非常精美絕倫。建州的兔毫盞(即天目茶碗)十分流行,還流傳日本,被視為珍品。
宋代的茶書、茶詩詞、茶書畫等文化作品很多。宋徽宗趙佶是歷代皇帝中寫茶書的唯一人物,所著《大觀茶論》一書論述了茶葉產地、采制、品飲等,內容十分全面。此外,還有蔡襄《茶錄》、宋子安《東溪試茶錄》、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審安老人《茶具圖贊》等。宋代詩人歐陽修、蘇軾、黃庭堅、陸游等所作的茶詩內容廣泛、數量頗多,陸游曾寫300多首茶詩,蘇東坡也有7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