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文化重新開始撰文兩月有余,堅持傳播正統(tǒng)的茶文化,不訛傳,不誤導(dǎo),做有視角、有深度、有溫度、有情懷的茶文化自媒體平臺是我們開始的初衷,也是我們不斷努力的方向。因為我們的初心和堅持,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吸引了上千名茶友的關(guān)注。
自媒體平臺的最大好處就是讀者想聽什么,我們就講什么,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今天,我們來講一講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普洱茶的包裝紙。自普洱茶熱興起后,開始出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部分普洱茶消費者熱衷于喝普洱茶的包裝紙,今天我們就來揭開普洱茶包裝紙的神秘面紗。
人工做舊的“老茶”
前幾天一位廣東的好友給我吐槽,買了幾年的普洱茶餅茶湯淡而無味,葉底找出了玉米梗,質(zhì)疑制作普洱茶的衛(wèi)生情況。我悉心解釋了制作普洱茶的一系列步驟,順帶讓好友把茶湯拍給我瞧瞧,一看傻眼了,存放了幾年的普洱茶,茶湯極其渾濁,再一看包裝紙,徹底懵了——貨真價實的假茶。
假普洱陳茶茶湯——渾濁無茶滋味
市場上的普洱茶,常出現(xiàn)利用包裝紙來誤導(dǎo)購買者的情形。包裝紙熱造成了市場混亂。有的商家買下老茶包裝紙,里面卻裝新茶,再以老茶價格賣出;有的商家干脆直接復(fù)制包裝紙,將茶“做”舊,拉抬茶價;有的靠著大量的廣告宣傳,營造專業(yè)形象,進(jìn)行“專業(yè)作假”。甚至有茶商以產(chǎn)品目錄的形式出版普洱專書,硬是將自家賣的普洱茶推成珍稀之物;更有茶商利用“做舊手法”,硬將新普洱茶“做”老,然后聲稱“年代愈老,愈陳愈香”,“儲放普洱,增值無限”。不少消費者因為迷信包裝紙,花了不少錢,卻沒能體會到茶的真味。
如果消費者喝的茶是茶質(zhì)好,但茶齡不到的“老茶名牌茶”,只是上當(dāng),卻不傷身!可怕的是,為了做舊,不法商家以潑水或使用化學(xué)藥劑來加速茶的老化,影響消費者健康?;蚴枪室鈱⒉璺胚M(jìn)潮濕空間,好讓茶在短期內(nèi)陳化,賣得好價!
作假的“老茶”
“喝包裝紙”是普洱茶消費市場的特殊現(xiàn)象,那么今天我們將揭開包裝紙的“神秘面紗”,講一講如何去選擇一款陳年普洱茶:
看——陳年包裝紙必有老態(tài),但部分商家會用茶漬做舊包裝紙,內(nèi)飛也是可以作假和可以做舊的,因此消費者不能光憑內(nèi)飛新舊或有沒有被蠹蟲咬蝕去判斷一款茶。購買陳年普洱茶,切勿只看包裝紙,需打開包裝,看茶餅表面的氧化程度。
聞——聞茶香,陳年的普洱茶干茶帶有醇厚的茶香,香氣內(nèi)斂,盡顯時光沉淀之美;做舊的普洱茶只見茶色,不得茶香,或帶有濃厚的霉味兒,有的商家會將霉變的味道,解釋為倉味兒,消費者需要清醒的去判斷;新作的普洱茶餅,青草氣息濃。
品——陳年的普洱茶開湯后,湯色隨年限的增加,會微微的發(fā)紅甚至接近紅酒色,茶湯的醇厚與細(xì)膩感,非新茶可以比擬的。作假的普洱茶,湯色渾濁,不清透或徒有湯色,并無茶滋味,不耐高溫沖泡。
陳茶的葉底氧化嚴(yán)重,但有韌性;作假的茶,葉底經(jīng)不起揉捻。
陳年名牌普洱茶量極少,炒作后有價無市。業(yè)者巧立名目,挾威名以利茶價。積磚成餅,是內(nèi)行人做給外行人看的秀。
之前的文章里面常講,普洱茶是“能喝的古董”,普洱茶越老越值錢的底氣在于它的“質(zhì)”。選購普洱茶就必須清楚其質(zhì)地如何,而非只聽信商家的片面說辭,將大筆“學(xué)費”拱手送給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