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的操作有很多不同的風(fēng)格與特色,下面根據(jù)近現(xiàn)代最常見的、通俗的品茗形式,結(jié)合紫砂壺的使用,整理成“品茗十二式”。
1、溫壺:用開水把紫砂壺里外燙一遍以除餿氣和提高壺溫,這樣泡出的茶味醇正,出第一泡茶湯時溫度才夠高。
2、置茶:用茶匙把茶葉放入紫砂壺內(nèi),量約置壺身三分之一處為宜。
3、洗茶:將開水注入紫砂壺,撇去溢出的浮沫,蓋上壺蓋,頃刻倒入公道杯,這一步驟稱為溫潤泡,達(dá)到滋潤茶葉,讓茶葉舒展開的目的,也起到清洗葉面的作用。
4、洗杯:茶湯倒入公道杯后,再分別將茶湯倒入聞香杯和品茗杯內(nèi),一則洗杯,二則給杯子提溫。
5、沖茶:打開壺蓋,倒入開水,可以適當(dāng)溢出壺身。這樣會使壺身受熱均勻,泡出來的茶才會淡濃相宜。
6、淋壺:把剛才倒入品茗杯洗杯的茶湯逐個淋于壺身、壺嘴和壺把上,使整個壺體能吸收茶水的溫度,然后用茶巾把茶壺通體擦拭一遍。通常壺體表面水干后茶即泡好。
7、分杯:把壺中泡好的茶通過濾網(wǎng)隔掉碎小的茶渣,倒入公道杯,再有公道杯將茶湯倒入聞香杯內(nèi)。
8、注茶:將品茗杯蓋在聞香杯上,翻轉(zhuǎn)杯子的使聞香杯中的茶注入品茗杯。
9、聞香:奉上聞香杯,讓茶客感受所泡茶葉的香氣。
10、品茗:繼而奉上注入茶湯的品茗杯,讓茶客品飲杯中的茶湯。其后,依據(jù)茶葉的特點和品茶人的口感確定茶葉的沖泡次數(shù)。
11、洗壺:整個品茗過程結(jié)束后取出茶渣,用開水將壺里壺外清洗一遍,然后壺口朝下,再用開水淋洗壺身。這樣壺內(nèi)的積水更容易干燥。
12、收壺:用茶巾將茗壺擦拭干凈,把壺口打開、壺蓋側(cè)放,置于通風(fēng)處晾干,然后合蓋收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