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編制i/o分配表,然后設計梯形圖。先對輸入輸出信號及內部線圈進行編號分配,再確定plc各輸入輸出接線端子的實際接線圖。尤其要注意各輸入信號是電器的常開觸點還是常閉觸點接入plc的輸入端子,然后再設計梯形圖。
2.合理排列梯形圖,使輸入、輸出響應滯后現(xiàn)象不影響實際響應速度。由于plc的工作方式是周期循環(huán)掃描的工作方式,因而語句的安排直接影響著輸入輸出響應速度。通常可根據(jù)工藝流程圖按動作先后順序排列各輸出線圈,同時兼顧內部線圈、時間繼電器等線圈的排列順序,使輸入/輸出延遲響應不影響實際輸出對響應速度的要求。通常plc最大動作延遲時間為2個掃描周期+輸入輸出電路延遲時間。
3.高速計數(shù)指令、告訴脈沖輸出指令應盡量放在整個用戶程序的前部。由于高速計數(shù)器和高速脈沖串發(fā)生器與cpu之間的信息交換式在i/o掃描時進行的,所以在執(zhí)行其他命令時就可能影響高速計數(shù)器、高速脈沖串發(fā)生器與cpu之間的信息交換,甚至有可能丟失脈沖。為了防止這種現(xiàn)象,在使用高速計數(shù)器指令和高速脈沖輸出指令時,應將它們放在整個用戶程序的前部。
4.在plc輸入端子接線圖中,對于同一個發(fā)信元件通常只需選其中某一觸點(例如常開觸點或常閉觸點)接入輸入端子,即對一個發(fā)信元件它只能占一個輸入地址編號。
5.合理接入輸入信號的觸點(常開或常閉觸點),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安全性,plc實際i/o接線圖中,某輸入信號(如按鈕)究竟是接入電器的常開觸點還是常閉觸點應從設備的可靠性、安全性角度考慮。當輸入端接線故障斷線時,設備狀態(tài)應向著安全的狀態(tài)發(fā)展。因此,停止按鈕應以常閉觸點接入plc輸入接線端子,而起動按鈕應以常開觸點接入plc輸入接線端子(為便于理解本書前面章節(jié)各圖均按常開觸點接入處理)。
6.從安全考慮,重大安全部分不接入plc的輸入端,而作硬件處理。例如,緊急停車按鈕、互鎖觸點、緊急跟位開關(超程保護)、熱繼電器控制觸點等,可將上述電器的觸點接至plc的輸出端子上,直接對輸出負載(km1、km2)進行控制,以保證plc故障時不損壞設備,不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如圖7-19所示。圖中緊急停車按鈕sa應是閉鎖按鈕。
7.應保證有效輸入信號的電平保持時間。由于plc是周期循環(huán)的掃描方式,且采用集中采樣、集中輸出的形式。如果要保證輸入信號有效,輸入信號的電平保持時間必須大于plc一個掃描周期。除非對開關量輸入信號設置允許脈沖捕捉功能,這樣就允許plc捕捉到持續(xù)時間很短的脈沖。
8.plc指令的執(zhí)行條件有信號電平有效和跳變有效的區(qū)別,編程時應加以注意。
9.由電氣控制圖轉換為梯形圖時應注意:對舊設備改造時可借鑒原繼電器控制電路圖轉換為梯形圖。繼電器控制電路圖中的電器觸點大多為先斷后合型,而plc梯形圖中的“軟繼電器”的常開觸點和常閉觸點的狀態(tài)的轉換是同時發(fā)生的。設計梯形圖時可使用延遲電路(如利用內部時間繼電器延遲或利用plc循環(huán)掃描工作方式而產(chǎn)生的輸入輸出延遲響應)來模擬先斷后合型電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