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紅嘎拉、皇家嘎拉。新西蘭品種,1971年比爾•霍夫從嘎拉中發(fā)現(xiàn)的著色系枝變。1974年發(fā)表。1980年引入我國河北省,各地多有試栽,以山東栽培較多。
果實卵圓形或短圓錐形,單果重150克左右,果面有棱起;底色綠黃,全面著鮮紅霞,有斷續(xù)紅條紋;果面無銹,有光澤,果粉少,果點不太明顯,果梗細長,果皮??;果肉淡黃色,肉質較硬,脆而致密,汁多,風味酸甜,有香氣,含可溶性固形物13%左右,品質上。幼樹生長勢稍強,成枝力較強。苗木栽后3-4年結果,盛果期樹主要以短果枝和腋花芽結果,坐果率高、豐產(chǎn),采前落果很少。在山東、河北于9月中旬成熟,在遼寧于9月下旬成熟,熟期比嘎拉稍遲幾天。果實耐貯藏。
新嘎拉果實色澤鮮艷,果實品質優(yōu)良、耐貯藏而引入注目。其發(fā)枝特性類似金冠,對修剪不太敏感。栽培中注意疏花疏果,保障肥水供應,果實可為200克左右,且易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煙臺市已從新嘎拉中選出了兩個著色和外觀質量更好的優(yōu)系,1997年通過專家鑒定,定名為煙嘎1號和煙嘎2號,其內(nèi)在品質似新嘎拉,正在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