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的生日,好多人選擇了去遠方看風景,而我選擇提前回老家,上午陪母親做家務,下午就聊天喝茶,晚飯后陪父親在樓頂走幾圈,睡前會打開朋友圈看別人眼中的風景。
這次帶了好幾款茶回家,每天下午泡一種,跟母親一邊閑聊一邊喝。感覺與母親閑聊喝茶的時光,才真有放假的感覺。
母親是個會喝茶但不懂茶的人,在她口里的老壽眉,是小時候的茶葉瓣的味道,我被她一說也覺得真是茶葉瓣的味道,甘甜、干凈、清淡的茶香中又帶點微微信藥香。
茶葉瓣是我們當?shù)氐囊环N特色飲品,小時候每年立夏那天,村里的人會摘一些偏老的茶葉,去葉脈,切碎,加甘草、鹽、芝麻、桂皮,一起搗成漿,加剛從井里打上來的涼水,沖淡,放一把炒好的黃豆,大人小孩圍著喝,只要路過看到的人,都可以拿個碗盛上一碗喝。據(jù)說喝了可以整個夏天不長痱子。
剛剛泡了一泡無量山古樹茶,母親抿了一口,說有點苦,沒有昨天的壽眉甜,但是這苦的很清涼。
我不僅莞爾一笑,我真心佩服起她老人家來,這是她第一次喝生普,生普的滋味數(shù)據(jù)為零,之前都喝紅茶、白茶、熟普、單叢。
可母親就一小口,喝出了生普的真正味道,“苦的有點清涼”沒有專業(yè)術語,沒有比較,僅憑著天賦異稟,一個六十七歲的老太太,僅喝一小口,就說出我喝了十幾次也無法用一句話形容出來的感受。
我常常被母親不經(jīng)意的話,感動到。
記得她第一次自己泡熟普,是用保溫杯泡的,悶了喝,喝到糯糯的、軟軟的像米湯的味道。
她特別高興,特意打電話跟我說:“鋼,那個熟茶真好喝,像米湯一樣軟,又有糯米的甜香。”我隔著電話,沒忍住淚眼,是感慨,也是感動。
母親如果出生在九十年代,一定是個非常有浪漫情懷的美人,一定會寫一手好詩、還能泡一手好茶。如今近七十了,依然從骨子里透著與茶無二的高貴。平日家里收拾的干凈整齊,自己也衣著干凈得體,使用的餐具用完都整齊放好,使用前再用開水燙洗。這一切,多像一個合適的茶師??!
一個一世都在農(nóng)村又沒讀過書的老人,沒有學習對象,也沒有旁人的情況下,幾十年保持著優(yōu)雅、干凈、敏感、浪漫、溫和、善良是多么難得,連我也不能保證,將來自己能不受環(huán)境與年齡的影響,而變得懶散。
可是,我母親做到了,她做著她認為應該做到的事,我想母親的高貴品質(zhì)與品味是寫進基因里的,她老人家有著像茶一樣與世無爭的品德,又有像金子般閃亮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