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和泡茶一樣,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是水溫,對于泡過的老茶,再進行煮制時適合用溫水,用冷水煮出來的茶湯味道會大打折扣;對于沒有泡過的茶,先洗茶葉,再加冷水煮,更容易將茶煮開。
其次是茶具,煮茶的茶具一定要干凈,且煮茶壺不可太小,否則容易因水量少而產(chǎn)生困擾。煮茶時茶葉和水的比例要適宜,茶葉不可太多,因為要高溫久煮,要時刻注意茶湯的平均。
誤區(qū)一:直接用鐵壺煮茶
一般鐵壺的材質(zhì)中是有氣孔的,“會呼吸”。煮茶葉時,鐵單質(zhì)和茶葉中的鞣酸反應,會生成鞣酸鐵,這也是藍黑墨水的主要成分,所以茶湯會變藍黑色。這種成分倒不會有毒,只是可能會刺激胃粘膜,引起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
建議:鐵壺煮水可以,但如果是煮茶葉,還是用銀壺、陶壺、玻璃壺等味道更佳。
誤區(qū)二:任何茶都適合煮
煮茶雖好,但不是所有茶都適合煮。煮茶一般選用年份較長的陳年老茶,比較適合用煮的方式品飲,比如老白茶、老普洱、陳年巖茶、陳年鐵觀音等。
建議:煮茶可以分為直接煮和沖泡后再煮兩種方式。滋味較輕的老白茶、陳年鐵觀音等就適合直接放進煮壺里面煮,而普洱茶之類滋味比較濃的茶葉則適合先使用蓋碗沖泡五六遍后再拿來煮。這樣可以避免煮出來的茶湯過于濃烈。
誤區(qū)三:茶葉可以反復煮
煮茶的時間不能過長,以3至5分鐘為宜。因為茶葉在壺中泡制再長時間,也不會產(chǎn)生更多的有益成分,反而會減少。所以建議煮茶的投茶量減至平時沖泡量的2/3,接著在煮茶器中投入2/3水。
建議:把水煮至微微冒泡還未沸騰的狀態(tài),再把備好的茶放入煮茶器中,沸騰后即可飲用。這樣,大家可以喝完一壺的2/3水以后再煮,而非反復沸煮。至于,一道茶到底能煮多少次,只能說“因茶而異”了。
茶是中國的“國飲”,也是世界三大軟飲料之一。據(jù)考證,中國人飲茶是從鮮葉生吃咀嚼開始,后變?yōu)樯~煮飲,形成比較原始的煮茶方法。唐時飲茶開始由粗放走向精工,尤以集歷代茶藝精華、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茶藝專著的陸羽為杰出代表。陸羽在總結前人飲茶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通過親身體驗,提出了煮茶的理論并付諸實踐,開創(chuàng)了飲茶新風尚,推動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唐皇宮每年4月也舉辦盛大的“清明茶宴”,法門寺地宮1987年出土的13件金銀茶器,就是唐代皇帝供奉的。
據(jù)《農(nóng)業(yè)考古》雜志主編陳文華介紹,中國人在散茶沖泡之前,一般都是煮茶吃。許多人曾依據(jù)《茶經(jīng)》等文獻中的記載復原以陸羽煮茶法為代表的唐代茶藝,但大多是以文學家的想像展開的定性研究,主要體現(xiàn)表演價值。此次茶葉專家們以科學實驗為基礎,首次對唐代餅茶和陸羽的煮茶法進行了科學的量化研究和成功實踐,這在茶文化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